关于弘扬岭南禅文化 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建议

2021-02-26 00:35:43 来源:本网原创稿件
  大会发言材料之四十一
  释明向委员的书面发言
  ——关于弘扬岭南禅文化  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建议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佛教界应当以切实行动担当起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使命。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禅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唐宋以来,禅文化在中国与海外文明的交流借鉴中发扬光大,至今仍在东亚乃至世界上有着重要影响,是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时代现实进行宗教中国化的典范,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的典范。
  历史上,岭南是六祖惠能大师出生、得法、弘扬南宗禅和圆寂之地,拥有十分厚重的禅文化底蕴。改革开放以来,粤港澳三地经济发展取得了一定成就,但文化凝聚和文化繁荣还有待提升。特别在新时代,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更离不开强有力的精神文化支撑。为此,有必要大力推动岭南禅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一、继承和弘扬岭南禅文化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岭南禅文化的本质未被世人普遍认识。以六祖惠能为主要人物代表、以《六祖坛经》为主要经典代表的岭南禅文化,其本质是追求“入世、济世”的人格修养和提升,而非走向“厌世、避世”的精神寄托和安慰,例如《坛经》中说:“慈悲即是观音,喜舍名为势至”(和儒家倡导的“仁”“义”理念一致);“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和儒家提倡的入世精神一致)。因此,对岭南禅文化的继承和弘扬不但不会导致迷信思想的泛滥,反而可以成为社会正能量的重要源泉。
  (二)继承和弘扬岭南禅文化的关键主体——岭南禅宗祖师道场——未得到充分的关注和支持。岭南有着许多禅宗祖师道场,比如六祖出生、出家、弘法和圆寂的地方都有和六祖因缘极深的祖庭道场,而从六祖之后发展出的禅宗五大宗派之中的云门宗和沩仰宗的重点道场也位于广东。这些较大规模的禅宗祖师道场是继承和弘扬禅文化的重要支柱。目前,这些道场的优势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三)佛学院培养弘扬禅文化人才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20世纪90年代以来,佛教界前辈大德经上级领导部门审批同意,先后建立了岭东佛学院(1991)、云门佛学院(1992)、曹溪佛学院(2000)和广东尼众佛学院(1995)等四所佛教院校。这四所佛学院都拥有丰富的办学资源和办学经验,但受诸多因素限制,在培养弘扬禅文化人才方面的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
  (四)粤、港、澳三地的禅文化交流还有待加强。粤港澳三地佛教同根同源,尤其是在禅文化方面有深厚的法谊渊源和高度的理念认同,但受诸多因素限制,彼此对话交流和友好协作比较少,因此禅文化对大湾区文化凝聚和正能量建设的促进作用还尚未得到充分发挥。
  二、继承和弘扬岭南禅文化的建议
  (一)制作介绍岭南禅文化的图文手册、视频光盘等,向本省各级政协委员及相关人士发放。思想是一切行为的先导。只有在思想上正确认识岭南禅文化的本质,才能有恰当的策略和足够的决心去推动岭南禅文化的继承和弘扬。
  (二)重点扶持一批粤港澳大湾区禅文化典范道场及广东四所佛学院的发展。“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重点扶持一批典范道场及佛学院的发展,对弘扬岭南禅文化将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也可以成为对外文化交流的良好窗口。具体措施可以有以下三方面:一是遴选一批粤港澳大湾区禅文化典范道场。二是建立解决典范道场面临的突出问题的联席会议机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宗教工作的本质是群众工作。”具有群众性的工作往往是十分复杂、涉及多部门多主体的。建议由政协牵头建立一个由党政相关部门领导以及各大典范道场负责人共同协商讨论和落实解决突出问题的联席会议机制。三是以典范道场和广东四所佛学院为基地,培养岭南禅文化的杰出僧才。继承和弘扬岭南禅文化,需要杰出的僧才作为领军人物。以典范道场和广东四所佛学院为基地,培养并启用一支爱国爱教、德才兼备、学修并重的僧才队伍,才能使岭南禅文化得以健康、稳定和可持续的发展。
  (三)加强教界、学界之间的合作。建议由省民族宗教委员会牵头成立岭南禅文化研究与交流中心。主要由上述典范道场、佛学院以及相关学术研究机构参与。该中心的宗旨在于挖掘、整合岭南禅文化资源,推动岭南禅文化的传承发展,提升社会正能量,承担更多的文化使命和社会责任。
  (四)加强粤港澳三地禅文化交流活动。建议每年轮流在三地举行一次大型交流活动,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文化使命任务,弘扬爱国爱教精神,加强彼此对话和协作,为更好地促进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凝聚和文化繁荣、助力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建设发挥应有的作用。
  (发言者系韶关云门山大觉禅寺方丈,广东省佛教协会副会长,宗教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