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更好发挥地方金融机构支持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2021-02-26 00:43:14 来源:本网原创稿件
  大会发言材料之三十二
  黄程亮委员的书面发言
  ——关于更好发挥地方金融机构支持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地方金融机构尤其是地方银行是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服务中小企业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目前,国内地方金融机构(地方银行)数量达4000多家,资产总额占整个行业的25%。广东作为金融大省,金融机构共有212家,其中地方金融机构数量163家,占比77%,资产总额5.97万亿元,占比23%,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相比浙江省,其地方金融机构数量176家,占比89%,资产总额6.39万亿元,占比38%,比我省高出15%。
  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民营经济是推动广东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主体,全国1.2亿家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广东占了1/9强,贡献了全省50%以上的GDP、60%左右的投资、70%以上的创新、80%以上的就业和95%以上的市场主体。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发展遇到历次巨大波动的重要关头,中小企业在解决就业与经济发展问题上作出了不可替代的社会贡献,没有中小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就没有广东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一、我省地方金融机构在服务中小企业过程中存在的短板
  广东省地方金融机构数量多、种类全,近年来不断增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以不足全省三成的资产规模贡献了超三成普惠小微企业贷款、超六成普惠型涉农贷款,为服务小微、服务三农、服务广东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但仍存在以下短板:
  (一)深耕中小企业战略定力不足。地方金融机构成立之初,国家赋予的发展定位就是服务当地中小企业,但在长期的历史经营过程中,有的机构要么钟情于同业业务,让资金在同业之间流转,从而获取规模增长,“脱实向虚”的惯性还没彻底扭转过来;要么贷款存在结构性不平衡,资源流向房地产、大企业、政府项目,挤占中小企业信贷空间。2019年地方金融机构同业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约为40%,房地产贷款占信贷资产的比例约为37%。相比之下,国内服务中小企业的先进银行,其同业资产占比则只有10%左右。
  (二)服务中小企业能力不强。目前,地方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金融有效供给仍存在不足,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占信贷资产的比例约为7%;贷款受众面较窄,主要地方金融机构每户平均贷款约为2000—3000万元,以大客户为主;贷款审批重抵押,抵押类贷款平均占比约60%,具体到中小企业可能更高,暂未形成行业领先、服务能力强的中小金融服务模式。反观发展中小企业金融较为先进地区,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占比约为15%,是我省的2倍;主要地方金融机构户均贷款约为50—300万元,不到我省的1/10;抵押类贷款平均占比约40%,比我省低20%。
  二、加强中小企业服务的建议
  (一)提升认识水平,加强战略引领。正确认识中小企业所具有的成长性,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视察时指出“中小企业能办大事”。金融机构服务中小客户能获得更长久稳定的回报,服务中小企业大有可为。目前国内先进的地方金融机构已用实践证明,服务中小企业收益高、风险可控,可以做到净资产收益率一直保持在20%以上,不良贷款率低于1%,利润率比上市银行的平均水平还要高出53%,不良贷款率则比平均水平低50%。如浙江的宁波银行、泰隆银行、台州银行等,其中泰隆银行更是被李克强总理称赞为良心银行,成为全国典范的中小金融服务模式。
  (二)建立专业化服务模式。结合中小企业“短、小、频、急”的融资特性,构建适合中小企业金融需求的服务模式。地方金融机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做到接地气的标准化,做到产品、服务简单实用,让银行员工和客户都是一看便明白,一用很方便。鼓励银行放下姿态,真正贴近企业的需求,并且能与全国性大银行错位竞争,做到“术业有专攻”。
  (三)加大利用数字政府资源力度。进一步发挥“粤省事”“粤商通”等数字资源平台的作用,健全经济金融数据体系,并鼓励和引导地方金融机构积极接入,缓解服务中小企业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为地方金融机构拓展中小企业客户和提升风险防控能力提供有力的数字支撑。
  (发言者系广州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副行长,经济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