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升事中事后监管能力 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2021-02-26 00:52:32 来源:本网原创稿件
  大会发言材料之二十四
  民建广东省委员会的书面发言
  ——关于提升事中事后监管能力
  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随着持续深化的“放管服”改革,优化事前服务和审批环节成效显著,但事中事后监管问题任务艰巨。对此,2019年9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规范事中事后监管的指导意见》,对监管责任、监管规则和标准、监管方式、协同监管以及监管规范性和透明度方面有明确的规定,但对监管组织或监管人员自身建设方面未有明确的意见。目前各监管部门专业性监管人员和监管设施的缺乏已经成为制约监管效果的一个重要方面。
  一、加强和规范事中事后监管面临的问题
  (一)专业人才缺乏。机构改革后,重组后的市场监督管理局负责食品、药品、医疗机械、化妆品以及特种设备的综合监督管理,职能进一步扩大,但队伍整体结构不合理的问题突出。一是人员来自多个部门,食品药品专业人员非常缺乏,且受专业能力的限制,不能够深入有效地监管。二是基层缺乏专业人才。目前医疗器械市场已有47大类、3000多种产品,涉及领域广,监管耗时耗力,但在基层,大多数由法学、药学、文秘等专业或军转干部等药品监管人员兼职,很少有医疗器械专业人员。有的虽然在工作中积累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经验,但要全面履行职能还有一定困难。有的虽经过短期业务培训,但并没有经过院校系统学习,只停留在简单的面上监管,对深层次的医疗器械监管知识并不熟悉。基层监管执法人员的学历层次普遍不高,具有食品、生物制药、医疗器械、法律专业知识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更是缺乏,难以满足监管工作的需要。
  (二)专业器械缺乏。一是基层日常检测设备缺乏。县级以下基层快速检测设备缺乏,一些旧有设备及手段难以满足日益增加的检测需求,如一些新技术被不法人员利用,新添加物、造假手段令人防不胜防。二是先进的大型专业性检测设备缺乏。大部分基层部门没有购置专业性比较强的设备,技术支撑缺乏,检测手段落后,也没有法定检验机构和安全检测车。三是专业型设备使用效率较低。部分基层检验机构虽然招标购置了一批较高水平的检测设备,但由于相应的人员培训未能同步导致设备闲置。且仪器设备资源总量增加与仪器设备重复配置、缺乏配套设备或备品备件、使用率低的现象仍未得到有效解决。
  二、提升事中事后监管能力,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一)加强专业性人才供给。一是开设食药化妆品医疗机械监管专业。建立产学研研究基地或博士后工作站,培养掌握相关监督管理专业必需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综合型人才。二是培训和脱产教育相结合。对仪器安装调试及操作培训全过程摄像,开展实操考核,严格执行持证上岗、大型精密仪器实施AB岗或ABC岗多元化管理制度,确保操作难度大的高精尖设备一机多岗多人、检验检测人员一人多岗多技。三是建立执法资格制度。监管人员通过食品药品监管资格考试,获得资格证书后,方可从事执法活动。四是招聘专业人才充实基层监管力量。人事编制部门允许单独招录一批公务员,采取超常规方式选拔监管人员。同时,采取有力措施,将技术骨干力量充实到基层分局。
  (二)多渠道增加检测设备供给并提升使用效率。一是科学合理确定采购需求。根据各地实情及检验检测机构的具体需求,在仪器种类、型号规格、相应数量、配件备件、耗材等方面,进行差异化配置,避免一揽子计划和方案。二是建立大型仪器设备共享机制。仪器设备配置水平高、技术能力强的检验检测机构建立大型仪器共享机制,广泛吸纳行业顶级机构和科研院所,聚合跨区域质量技术基础的整体功能,提供计量检定、标准服务、认证认可和检验检测等质量技术基础“一站式”服务。三是加强信息化建设,通过整合资源建立安全监管信息化平台;同时强化监管检验体系建设,基层配置法定权威检测机构,有条件的配备高科技流动食品药品检测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