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将广州、深圳打造为台湾青年创新创业示范城市的建议

2021-02-26 01:08:04 来源:本网原创稿件
  大会发言材料之十六
  台盟广东省委员会的书面发言
  ——关于将广州、深圳打造为台湾青年创新创业示范城市的建议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丰富“一国两制”的创新实践,广州、深圳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的两大中心城市,又是台商投资大陆最早、最集中的地区,广州深圳“双城联动,比翼双飞”带来的重要发展机遇,让台商台胞,尤其是台湾青年对参与其中翘首以盼。
  一、存在问题
  (一)信息获取渠道不足。因台当局管控,陆资企业无法在台湾较大的人才招聘网站直接发布信息。缺乏统一的服务平台,台湾青年获得创业、融资等信息有限。
  (二)公共服务有待完善。台湾青年可到三家银行办理信用卡,但是支付宝、粤通卡等无法顺利使用,开具证券账户手续繁多。
  (三)就业创业成本较高。深圳薪酬虽高于台北、高雄,但生活成本高昂,台湾青年人生地不熟,对创业补贴、公租房等政策不熟悉,申请保障房较难。
  二、建议
  为更好发挥广州、深圳创新创业的独特优势,应将广州、深圳作为“台湾青年创新创业示范城市”,构筑台湾青年深度融入“一国两制”下大湾区发展的重要交流平台。
  (一)畅通对接渠道,大力引进台湾青年人才来穗来深实习、就业和创业。一是加大与岛内青年创业协会等社会组织、高等院校和职业学校沟通联系的新平台;以在穗和在深台胞为抓手,建立与台湾新生代的对接模式。发挥台企聚才效应,通过台商协会赴台招揽青年人才。二是建议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企业招募台湾青年实习、就业。针对台湾应届毕业生开展在穗、在深中长期(三个月到半年)体验式交流。鼓励台湾毕业生到广州和深圳的国企及民企实习、就业,提升留在广州和深圳发展的意愿。
  (二)以粤港澳大湾区为平台,为台湾青年提供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一是为台胞提供在地金融服务。鼓励台资银行争取中国银保监会的批准,从大陆分行升格为具有独立法人身份的大陆子行,为台胞提供在地金融服务。二是建立统一的信息共享平台,并打造24小时开放的对台就业服务中心。做好线上线下和“一站式”窗口办理服务工作。三是推动实现在穗、在深台胞在公共服务方面享受“市民待遇”。《关于支持港澳青年在前海发展的若干措施》明确了台湾青年可以参照适用,2019年出台的《关于加强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建设工作方案》提出,港澳青年在财税、住房、生活配套等方面享受与本地青年同等待遇,这些也是台湾青年迫切关心的问题。建议参照前海相关做法,对台湾青年可以参照执行。四是强化惠台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深圳发布“深圳贯彻‘31条惠及台胞措施’政策汇编”,但区级、街道一直未有行动,建议尽快落实。同时,对实施情况进行摸底“回头看”。
  (三)加强交流互访,推动文创产业深度合作。台湾在2002年启动文创战略,产值在2013年突破万亿新台币,文创代表性强、知名品牌多。广州、深圳、台湾在文创产业各具优势特色,建议深化交流合作,打造两岸文创产业发展的新高地。一是借鉴台湾经验,推动广州、深圳文创高质量发展。第一,打造广州、深圳的文化大IP。建议深挖广州、深圳人文故事,加强室外空间艺术和文化活动策划,打造具有广州、深圳特色的文化大IP。第二,引导文创产品跨界结合。将文创与工业设计、科技创新结合,提升文创产品的生命力。第三,打造具有城市特色的文创空间。第四,文创产业扶持政策精准化体系化。针对文创产业小而美的现状,在各文创园设立联合服务中心,提供优惠贷款等相关服务。二是加强穗台、深台文创交流合作。台湾本土市场有限,广州、深圳应加强对台宣传,展示产业政策和优势,通过举办文博会、文创园区的交流示范活动等,吸引优秀文创企业和人才来穗、来深发展,促进深度合作。
  (四)建设好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基地,促进“双创”融合交流。一是支持基地多元化集聚海峡两岸创新资源。充分挖掘基地行业能量及国际影响力,通过举办活动、项目合作等方式吸引、链接更多的岛内高端资源,如台湾创意设计中心等。二是支持多样化、多渠道交流,促进两岸创新成果落地发展。通过举行主题活动、文博会、高交会、国际工业设计大展等平台,吸引台湾青年及创客团队入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