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健全青少年儿童心理健康体系建设的建议

2021-02-26 01:09:30 来源:本网原创稿件
  大会发言材料之十五
  台盟广东省委员会的书面发言
  ——关于健全青少年儿童心理健康体系建设的建议
  随着经济、社会、学术的迅猛发展,就业、学业压力逐年骤增,导致社会、学校和家庭为孩童学业施压,然而孩童的心理健康建设却严重滞后。教师或家长自身也可能存在心理问题,无法识别和疏导,导致孩童身心健康受到影响,造成节节攀升的抑郁问题、自杀率、青少年犯罪率等严重的社会问题。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广泛性和严重性应引起全社会的警觉与重视。
  一、存在问题
  (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不健全。一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管理体系没有与时俱进,各种指导性文件缺乏针对性,从而导致指引性文件的落实不到位,督导不到位。二是对教师群体的心理健康,缺乏相应的措施与保障。三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预警、干预、转介、追踪与反馈机制不健全,指导、责任和监督机构不清晰。四是缺乏重要时间节点或突发事件后的应急干预机制。五是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缺乏科学的评估体系。没有开发出针对性的心理健康评估量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没有科学评估机制或评估的人员不专业,学校心理健康归属的教育行政部门不清晰。
  (二)心理健康教育老师专业性有待加强。一是人员配备不足。部分学校没有按要求配备专兼职心理教师;有些学校即使按要求配备了,但实际工作中兼职其他工作较多,开展实际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工作较少。二是专业性不强。大多数教师只经过短期的一次性的培训,其后的在岗继续教育以及实际应用均不足,存在知识陈旧,整体水平不高的情况。三是专职心理老师缺乏职业上升途径,心理教育专业职称评定体系不健全,导致从业人员少且不稳定。
  (三)社会—学校—家庭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教育没有形成合力。一是学校与家庭没有形成合理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合力。体现在对学生心理状况掌握不足,教师与家长之间就学生心理状况沟通不足,没有充分发挥家长中专业经验人士参与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二是社会支撑体系不足。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心理学科建设较薄弱,从业人员缺乏。
  (四)缺乏对青少年儿童心理健康整体水平的关注。广州市教育局最近一次发布的《广州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有关问题调查问卷》还是在2006年7月。青少年儿童心理健康建设工作的落实情况无监督数据。
  二、建议
  (一)教育行政部门牵头,体卫部门参与,逐步完善学校青少年健康教育体系建设。一是理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管理与责任体系。随着社会的发展,也随着对健康的全面理解,有必要将青少年心理健康与体卫教育结合起来,形成协调工作机制。二是组织编制适合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大纲,编订合适教材,开展规范统一的心理健康教育。目前没有形成全省统一的心理健康教育规范,各学校自编教材,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广泛性与科学性难以保障。三是加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出台指导教师心理健康的规范性文件,建立针对教师的心理健康评估与咨询机构,定期对教师的心理健康进行辅导。四是教育行政部门牵头,卫生行政部门配合,共同形成可行的心理健康转介和追踪机制。有问题的师生及时转介到规范的诊疗机构,确保其能得到帮助。并科学评估其是否能返校工作和学习。
  (二)加强学校心理老师的配备及在职培训,稳定心理教师队伍。一是将心理健康纳入专业教育范畴。取消兼职心理健康教师,各学校足额配备专职心理健康教师。二是规范专职心理健康教师的职责。制定合理的坐班/值班制度,保障师生在需要心理咨询时,能得到帮助。对专职心理教育教师在职培训和继续教育做出指导性规定,使其专业知识水平不断提高。三是建立一套适应专职心理健康教师职称晋升的途径。
  (三)加强全社会对学校师生心理健康的支撑。一是建构学校—社会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社会服务,以区为单位,向社会购买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二是卫生部门加强社区医疗机构心理学科的建设。提高心理疾病诊疗工作水平,建立居民心理健康档案,与学校形成信息共享和互动,共同为师生心理健康提供保障。三是加强全社会的心理健康宣传工作。通过电视报刊以及新媒体等,公益性开展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提高全民心理健康意识,促进和谐社会发展。
  (四)加大对青少年儿童心理健康建设研究的持续关注。一是加强对青少年整体心理健康水平的监测和研究。教育行政部门牵头,卫生部门配合,制定青少年心理健康评估指标,建立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大数据库。定期收集与分析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数据,建立心理健康应急干预机制。二是引进国际国内先进心理疏导方法。学习和引进国际最先进有效的心理疏导方法,例如利用主题沙盘游戏等多种心理教育辅导手段(王凤娟,2012)对青少年儿童的心理健康进行疏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