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第十二届广东省委员会提案委员会关于十二届四次会议期间提案审查情况的报告

2021-01-26 01:38:02 来源:本网原创稿件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二届广东省委员会第四次会议期间,广大政协委员、政协各参加单位和各专门委员会,全面贯彻中共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和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打造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牢牢把握推动高质量发展主题,在“两个大局”深刻变化、“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性交汇的关键时刻,围绕“1+1+9”工作部署和群众普遍关注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积极通过提案建言资政,为广东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贡献智慧和力量。
  截至2021年1月23日,会议共收到提案913件。其中,省各民主党派、有关人民团体提案187件;专门委员会提案1件;委员个人提案725件;按类别划分,经济类267件,科教文卫体类310件,统战政法劳动人事类113件,综合市政环保类223件。大会闭幕后,提案委员会将按照提质增效的要求,认真审查和分类办理。大会提案截止时间以后收到的提案,我们也将照此处理。
  综合来看,提案内容主要集中在以下六个方面:
  一、推动创新强省建设,强化战略科技力量
  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居核心地位,提案者紧抓历史机遇,积极谋篇布局,以数字化发展、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加大知识产权保护为抓手,围绕我省科技创新强省建设建言献策。
  主要建议:推动广东半导体产业科技创新,增强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强化锻造长板与补齐短板齐头并进;加强跨域数据融合,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大数据中心建设;大力推进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建设;加快建设广深莞中科学城、深莞融合发展核心样板区;抓紧谋划布局数字经济,促进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融合发展;加强产业项目与区域资源的有效联动,合理布局建设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加快我省工业互联网应用生态建设;拓宽资金投入渠道,提高我省应急科研攻关能力;优化广东省科技创新政策支撑及成果评价体系;促进粤港澳大湾区知识产权交易市场发展;完善深圳知识产权仲裁制度;提升海外知识产权服务质量,为高水平对外开放保驾护航;改善科研评估,营造良好的科研生态;规范人脸识别应用,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健康发展;引导区块链技术升级,打通大湾区产业信用链;加快建设量子通信环网,优化我省科技创新布局等。
  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
  提案者立足新发展格局,聚焦“双区”及“一核一带一区”建设,从供给侧改革、需求侧管理、质量广东角度切入,围绕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全面开放新格局、海洋强省、现代金融服务体系、优化营商环境、乡村振兴等方面提出建议。 
  主要建议:进一步强化“双区”辐射带动作用,带动粤东西北基础设建设和产业转型升级;加强珠江口东西两岸交流合作,助推珠西高端产业集聚;建立“湾区制造”品牌评价体系;分类分层推动制造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构建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体系,全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优化外贸新业态营商环境;稳住外贸企业基本盘;促进粤港澳大湾区与海南自贸港联动发展;巩固“广交会”第一展作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加快构建粤港澳大湾区政务服务“跨域通办”;推动深圳打造全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先行示范标杆城市;规范信用黑名单管理;优化地方政府专项债管理机制,更好支持重大项目建设需求;引入保险机制,补齐政府应急管理机制短板;在粤澳金融创新合作中加强金融跨境监管;推动供应链金融发展;借鉴江浙经验大力推动强县行动,促进广东区域平衡协调发展;进一步提升民营经济领域标准化水平;实施我省高质量提升工程;加快实施产业链链长制;补齐我省新型消费短板,全方位支撑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充分挖掘广东消费优势,出台促进消费的若干政策措施;增强内循环,促进粤港澳大湾区汽车流通行业协同发展;扩大我省老字号产品内外销;推动我省国内旅游产业提质升级;加强广东花卉种质资源库建设和保护,做大做强南粤花卉产业;推广电动汽车车电分离模式,助力电动汽车产业发展;构筑珠三角高端医疗器械先进制造业集群;粤港澳大湾区机场协同发展;升级整合粤港澳大湾区港口;建立现代海洋渔业发展模式;建设广东海洋大数据平台,加大海洋科考装备共享管理,提升海洋科技创新能力;以“滨海旅游公路”、海岛旅游产业为主线,提升湾区海洋文旅发展水平;深入开发海洋可再生能源,加速构建现代能源体系;促进我省海上风电产业高质量发展; 深化我省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推进地理标志产业发展;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统一农产品质量标准;加大现代种业重大科研专项资金投入;在粤北粤西构建我省粮食安全屏障;大力发展农畜结合和生态健康养殖,以菜篮子工程助力广东内循环发展;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解决生猪养殖融资困难等。
  三、补齐民生保障领域短板,推动社会民生事业全面发展
  聚焦医疗健康、教育、人才、养老、就业、住房、老旧社区改造等民生事项,主要建议:加快完善“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的疫情防控体系,完善各地级市、基层社区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建立粤港澳大湾区公共卫生风险协同防控体系;推进基层医疗信息化建设;完善粤港澳医疗资源对接机制;加强大型医院安保力量保障医护人员人身安全;加强中小学校校医配备;健全青少年儿童心理健康体系建设;推动我省中医药强省建设,加快实现中西医并重发展;构建以促进健康为导向的医保制度;提高癌症早期筛查率,将成熟防癌筛查项目纳入医保门诊支付范畴;建立儿童自闭症早筛机制、完善转诊及康复训练转介体系;探索粤港澳大湾区基础教育优势互补,建设教育和人才高地;契合粤港澳大湾区战略定位,调整我省高等教育发展策略;推进民办教育分类管理政策实施;加强我省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加快提升我省教师在线教学能力;强化校外托管机构规范和管理;多措并举,有效应对不利因素迭加,进一步稳定和扩大就业;提高“粤菜师傅”工程实效;推进我省智慧社区养老服务建设,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促进粤东西北康养产业发展,积极发展“银发经济”;扩大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加强护理员职业技能培训;推动老年教育健康发展;依法妥善处理长租公寓爆雷事件;推动实施“租售同权”,缓解购房压力;发扬改革精神,加快推进我省城镇老旧小区依法改造;解决“一次行程、一张发票”,优化ETC服务环境提升使用率等。
  四、提高现代化治理能力和水平,建设更高水平的幸福广东
  围绕平安广东建设、全面依法治省、社会治理、统战及侨民宗相关工作,主要建议:加强餐饮外卖行业食品安全与管理;治理高空抛物;建立广东省药品追溯系统;完善食品溯源体系建设,强化食品安全监管;规范“人脸识别”等个人信息采集,加强个人信息保护;加强危化品车辆通行高速公路服务区安全管理;完善应急避难场所建设;优化重大突发疫情下基层社会治理协调机制;加强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伍建设;加强人民调解工作,推进多元化化解社会矛盾;推动港澳台青年在粤创新创业发展便利化;鼓励港澳青年来粤实习就业;发挥广东侨务资源优势,完善保护侨商投资合法权益的法规及保障措施,加强华侨文化平台建设,更好凝聚侨心侨智侨力。
  五、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生态圈 
  围绕环境污染治理、绿色发展、生态补偿机制构建等问题,主要建议:进一步高质量发展清洁能源产业;推动广东省海上风电智能运维能力建设;加快建立低碳经济体系;推进《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实施意见》,倡导“无塑”生活;加强粤港澳大湾区海洋污染防治合作机制建设;加强珠江口海岸带、近海海域和海岛保护修复;完善我省农村地区水环境常态治理与运维管护长效机制;支持内河船舶LNG动力改造及使用,实现广东水运绿色发展;完善实验动物尸体及废弃物无害化处理;构建我省铅酸蓄电池“危废零排”处置新体系;健全追溯管理医疗废物处置,保证医疗废物的减量和安全处理;加强我省外来入侵物种和危险性有害生物管理;开展我省生态保护补偿平台试点建设;健全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支持韶关筑牢粤北生态屏障等。
  六、创新融合大湾区文化产业,整体提升文化软实力
  围绕文化产业事业发展,特别是大湾区文化产业融合、文化文物保育、传统文化传承等问题,主要建议:加强政策保障力度,粤港澳大湾区打造世界级数字文化产业集群;创新驱动琴澳文化产业协同发展;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国风音乐产业;牵头举办大型体育活动,促进粤港澳体育产业的融合;挖掘现有资源做大做强湾区篮球产业;深入挖掘广东红色文化资源,打造红色文化基地和文艺精品;加强广佛地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大力弘扬潮汕优秀传统文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