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打造北部生态区康养地,加快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的提案

2021-01-21 23:05:33 来源:本网原创稿件

  提 出 人:民建广东省委会

  内    容:
  为落实好省委关于高质量加快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的重点工作任务,北部生态发展区可以发挥优势突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打造为粤港澳大湾区康养地,推动建设生态经济发展新标杆。
  一、当前北部生态区发展康养产业存在的问题
  1.对康养的理念和功能的认知不够。当前北部生态区有的单位和部门将康养狭隘地理解为“养老”,没有形成“大康养”的概念,没有将康养作为当地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来进行培育打造。
  2.相关政策没有细化完善。我省在康养产业项目建设和运营、资金扶持、补贴等方面没有出台具体相关政策,康养产业发展的前瞻性和项目建设的系统性不够统一,缺乏符合康养基地长远健康发展的配套措施和科学高效的管理方法和标准。北部生态区对康养项目建设和企业在项目开发上也缺乏有效融资手段。
  3.康养产业尚未起步。北部生态区资源禀赋良好,交通区位优势明显,具备发展康养产业的有利条件。周边省份地市如贺州按照广西关于建设“东融示范区”的决策部署积极发展康养产业,推动康养产业跑出加速度,已经初步形成了产业集群,但我省北部生态区的康养产业尚未起步,停留在“喊口号”的阶段。
  4.交通条件有待改善。北部生态区交通相对落后,公路长途客运、铁路客运、城市公交、出租车等多种客运方式未能有效衔接,无法实现一体化换乘,综合客运枢纽的吞吐能力和辐射范围还待进一步加强。
  二、建议
  1.拓宽发展思路,强化规划引领。一是改变“康养”就是“养老”的思想观念,增加“林养”“水养”“医养”“食养”“药养”“旅养”等相关产业链元素,推动形成以健康医疗、健康养老、健康旅游产业为核心,辐射带动健康医药、健康食品、健康运动、健康管理产业联动发展的大健康产业体系。二是加强统筹协调,由省相关职能部门牵头建立北部生态区康养产业建设领导小组,牵头组织和协调相关地市及相关职能部门的配合联动。三是制定北部生态区康养产业发展的近期和中长期规划,建立康养产业统计和评价指标体系,使各项工作任务真正落到实处。
  2.谋划产业布局,培育新兴业态。一是推行“康养+养老”。大力发展老年门诊、家庭病床和护理、健康咨询、疗养医院、康复中心和临终关怀,以及医疗护理和保健器材等。加强老年人衣食住行的用品研究,引导企业根据老年人的身心特点,开发、生产和经营老年食品、护理用品、康复辅具和自助设备等老年用品,满足老年人及各类养老服务机构的特殊需求。推动发展专业、规范的护理服务,打造北部生态区康复护理服务品牌。大力发展老年文化和老年保健市场,鼓励相关领域的企业开发适合老年人消费特点的书刊杂志、音像制品、健康保健等产品和服务,丰富老年人的文化生活。二是推行“康养+旅居”。培育、建设康养小镇,加速医疗与养老、养生、旅游的融合,实现异地养老、旅游与医疗、医保的联动。整合养老服务行业与旅行企业资源,打造全省养生养老服务联盟,以产业联盟战略合作为纽带,应用分时段度假模式,组织粤港澳地区乃至外省市的“候鸟式”老人前往北部生态区养老养生、旅游健身、休闲度假。三是推行“康养+医药”。加强对北部生态区特色医药资源的开发利用,创办瑶医研究开发机构和瑶医馆,开发瑶医特色的养生方贴、瑶浴助剂等系列健康功能产品。推动中药材企业标准化、规模化种养,通过市场筛选,大面积种植极具观赏性的中草药植物,打造一批集药材生产、旅游、观光、体验、医养于一体的项目。四是推行“康养+农业”。加快建设长寿食品、黑色食品、营养食品、食用菌、药食材等特色健康食品原料基地。筛选一批瓜果茶酒等地方食品饮品进行文化包装,植入传统经典工艺、提升品格层次。大力培育农业龙头企业,推进规模化种养,提高农产品精深加工能力,建设一批大型农业基地、现代农业产业园、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培育一批高附加值的优质产品和驰名品牌。五是推行“康养+运动”。在北部生态区加快建设一批具有赛事、健身、旅游等综合功能的户外运动营地、体育运动小镇。重点建设运动康复疗养中心、温泉度假村等设施,以体育赛事拉动住宿、餐饮、旅游等行业发展,打造体育赛事经济。
  3.加强政策扶持,优化发展要素。一是提升北部生态区道路交通通行能力,建设内通外联、衔接顺畅的综合立体交通基础设施网络体系和安全便捷、优质高效的综合运输服务体系。二是加大对养老服务机构的信息化投入,开辟居家养老与医疗机构之间的绿色通道。三是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支持北部生态区健康产业龙头企业发展和重大项目、示范基地、产业园建设。设立全省康养产业发展投资基金,带动社会资本投资健康产业。四是积极拓展康养产业发展空间,加强粤港澳在养生养老服务人才、资金、项目、标准化等方面的合作,探索建设粤港澳健康养生养老综合服务示范区。五是建立完善康养职业教育体系,提高康养职业人才培养质量,加快培养老年医学、康复、护理、营养、心理和社会工作等方面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