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发展壮大农业龙头企业,推进我省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提案

2021-01-21 23:23:29 来源:本网原创稿件
  提 出 人:民革广东省委会
  内    容:
  一、案由
  当前,我国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正加快城乡融合的步伐。作为农业产业化经营重要主体的农业龙头企业,已成为我省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过程中重要的参与者、贡献者和引领者,在改善农业发展方式、提升农产品质量、带动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亟待赋能高质量发展,更好地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据统计,2019年广东农业龙头企业4260家,其中省重点农业龙头企业1009家;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68家,走在全国前列。但从总体来看,核心竞争力还不够强,仍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一是农业龙头企业发展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包括企业规模普遍偏小偏弱;人才团队实力薄弱,科技水平不高;产业链较短,产业辐射与带动作用尚待进一步提升等问题。
  二是农业龙头企业用地瓶颈有待进一步破解。包括土地流转年限偏短,影响企业投资意愿;取得方式较为复杂,增加企业隐性成本;建设用地难以满足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等。
  三是对农业龙头企业的公共服务有待进一步完善。包括农业园区公共服务滞后;生产链条专业化与社会化程度不高;区域品牌集群推广不足等问题。
  四是对农业龙头企业的政策扶持有待进一步加强。包括体系化程度不高,针对性不强;财政金融扶持仍总体偏弱,财政资金投入力度不够;政务服务效能需进一步提升等。
  二、建议
  (一)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提升政务服务水平
  1.完善农业龙头企业扶持政策体系
  一是做好顶层设计,增加扶持领域。要从资金扶持力度、扶持资金使用领域、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多元化融投资、科研奖励、人才引进等领域综合施策,在资金投入、信贷支持、税收减免、技改支撑、金融产品创新等方面统筹规划专项政策体系。
  二是创新手段,切实解决用地问题。落实“多规合一”,搭建龙头企业与镇村共同参与的平台等手段加强零散土地整合力度。探索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自愿有偿退出机制试点,推进土地连片转让和开发,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抛荒农地尤其是连片流转区域内抛荒农地的管理。
  三是尽快制定农业产业和龙头企业发展专项规划。注重推动农业龙头企业在产业链上主动“强链”“补链”,如在初级产品加工、冷链流通、供销一体等领域加强协作。强化地方特色水产和特色花卉苗木及种业的优势地位,制订专项特色产业发展的扶持规划。
  2.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的财政金融扶持
  一是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的财政奖补力度。用关键领域的小支点撬动高质量发展的大农业。大力推行以奖代补,将农业龙头企业技术改造、技术研发等纳入奖补。设立农业临时融资专项资金为企业提供过桥贷款,解决企业在疫情突发情况下的燃眉之急。加大对专门服务农业领域的生产性服务业龙头企业的财政倾斜,
  二是创新政策性农业保险及其他涉农保险服务。进一步探索创新政策性农业保险服务,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范围,推出新型农业商业保险,优先将优势特色产业纳入保险范围,适当拓展到蔬菜种植等基本农产品供应领域。
  3.提升对农业龙头企业的政务服务水平
  一是切实帮助企业解决用水、用电等基础设施问题。建议在点状供地流程、时限,用水用电施工时间、费用标准等关键领域切实解决企业实际困难。如对种植业为主的企业用电执行农用电价,减轻企业负担。
  二是进一步提升对农业龙头企业商事服务水平。借鉴对二三产业扶持资金和其他优惠政策的“秒批”“秒到”经验做法,精准推送扶持政策,让企业及时享受政策红利。
  三是加强农业龙头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定期召开农业企业家大会,对业绩显著、表现突出的农业企业家予以表彰宣传。将农业紧缺科技领军人才纳入省市紧缺急需人才目录范围,享受相关优惠政策。
  (二)推动农业龙头企业加快转型升级
  1.持续加强农业产业园区建设,推动集聚发展
  注重建设融合各项新技术的新型智慧农业园区,并在园区配套冷链物流、初级加工、固废处理等公共服务。继续推进和改善基础设施建设,放大产业集聚效应。鼓励龙头企业集群错位发展,打造农业领域“美的”等旗舰型企业。
  2.加强农业产业链专业化建设,推动智慧农业发展。
  探索建立信息化的农业生产供应和需求平台,建立信息化的农业产业链和流通体系。促进物联网、智能控制、精确计量和检验、精准配送和服务等智能技术对传统农业进行数字化改造。
  3.加快推动新业态与农业产业相结合,实现三产融合发展。
  推动农业产业园区龙头企业从“卖产品”向“卖风景”“卖服务”延伸。加快培育农业新业态新模式的龙头企业,加强农业与观光旅游业、农业创意产品、乡村文创产品设计的融合,在“美丽田园”和“美丽园区”中探索推动一三产业融合发展。
  4.加强自主创新,提升农业科技水平。
  加强农业龙头企业自主创新,鼓励龙头企业直接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建“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站点”等高端创新平台,形成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共同开展农业关键共性技术的联合攻关,特别是在种业种苗基因优化上下功夫,力争拿下农业领域的“芯片皇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