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动我省远洋渔业振兴发展的提案

2021-01-21 23:35:39 来源:本网原创稿件
  提 出 人:民革广东省委会
  内    容:
  远洋渔业是指远离本国渔港或渔业基地,在别国沿岸海域或深海从事捕捞活动的水产生产事业。发展远洋渔业是建设“海洋强国”、实施“走出去”和“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障国内优质水产品供应、促进双多边渔业合作、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等具有重要意义。我省于1989年开始推动远洋渔业,30多年来产业发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当前,随着RECP的签署,中国与东盟国家经贸往来日益频繁,广东作为国家海洋经济试点省和海洋渔业大省,在推进远洋渔业合作方面具有明显的地理和传统优势。
  一、广东远洋渔业发展面临的机遇
  一是有利于增加海洋经济总量,优化海洋渔业产结构,增加出口创汇,提高整体经济国内国际竞争力,加快形成“一核一带一区”新发展格局。
  二是有利于减轻南海捕捞强度,更好地保护周边海洋渔业资源,维护近海生态环境。
  三是有利于优化粤港澳大湾区水产品市场供应结构,提高居民消费水平、营养水平和健康水平,为高端餐饮行业的创新发展创造条件,进一步巩固提升“食在广东”的美名。
  四是有利于促进远洋渔业产品的高附加值深加工,以及配送、仓储、冷链物流贸易;推动海洋船舶装备等先进制造业发展;并为海洋生物产业提供优质原材料。
  二、广东远洋渔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我省是海洋渔业大省,但远洋渔业在全国相对落后。2018年,我省远洋渔业捕捞产量在全国各省市区中排第7位,不到浙江省的十分之一,大约相当于福建省或山东省的八分之一。这与我省作为经济第一大省和渔业大省的地位很不相称。面临的主要挑战包括:
  一是国际、国内环境对公海渔业资源的管理和争夺日益严峻,重要的渔业资源捕捞配额已阶段性分配完毕,出于可持续发展要求,我国远洋船队数量和规模被严格控制。
  二是广东远洋渔业企业规模小、渔船数量少、装备老化、生产力水平不高,加工、储运、销售、服务等相关产业链的集聚效应不明显。
  三是远洋渔业属于高风险行业,易受自然灾害、渔业资源变化、国际市场波动等影响。新冠肺炎疫情对行业秩序的冲击、船员健康的威胁造成较大风险。
  三、关于推动我省远洋渔业振兴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规划引领、政策扶持,提升远洋渔业管理水平
  科学制定广东省“十四五”远洋渔业发展规划,提出合乎实际的发展战略和目标,为省委、省政府作出决策提供必要的参考。进一步完善远洋渔业产业政策配套,在“一带一路”背景下,鼓励我省远洋渔业企业与东盟国家开展合作,将“渔业技术走出去”“渔业产品引进来”。加大远洋渔业设备升级、技术更新、科技研发等财税补贴扶持,拓宽融资渠道、促进技术成果转化为远洋捕捞生产力。
  (二)深化合作、抱团发展,建立远洋渔业产业链
  远洋渔业竞争是一场国际性竞争,更是远洋渔业产业链之间的竞争。政府应重视提升远洋渔业发展质量,引导远洋渔业企业建立产业联盟,依托实力雄厚、信誉良好的龙头企业,抱团到东盟、印度、非洲、南太平洋周边等国家进行远洋渔业投资,建设多边的现代渔业合作示范区。在深远海网箱养殖、陆基工厂化养殖、新品种繁育、饲料与加工、渔业投入品生产及疫病检测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扶持远洋渔业综合补给基地建设,完善远洋渔业在捕捞、运输、补给、仓储、加工、营销等方面的产业链。
  (三)加大投入、夯实基础,鼓励龙头企业兼并重组
  建议充分发挥政府投入的主导作用,吸引民间资本和境外资本投入,积极培育一批引领行业发展的远洋捕捞、水产品加工等领军企业,鼓励通过兼并、重组、收购、控股等方式组建大型海洋渔业企业集团。扶持龙头企业培育远洋渔业自主品牌,开拓国际市场,支持符合条件的龙头企业上市。推动远洋渔业节能减排装备制造、渔业资源保护、渔业信息监测等领域的前沿技术研究。鼓励企业在“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建设综合性远洋渔业基地。
  (四)完善保障、优化服务,保障产量和渔业收入
  提高远洋渔业的保险范围和额度,增加远洋渔业相关补贴,构建人员境外安全保障体系,增强综合公共服务能力,努力为远洋渔业从业者提供更好的工作环境。完善渔船运输保障体系,依靠智慧海洋建设,建立公海流动管理服务平台,提升安全救助能力。建议对疫情影响下减产、销量不佳、经营困难的企业进行精准帮扶(例如:油补、补偿金等政策)。加快办理从事远洋捕捞工作的临时劳工、季节性劳工和外国劳工的签证速度,做好船员招募和培训工作,缓解劳动力短缺的压力、实现人才兴业。
  (五)产业升级、业态创新,加快远洋渔业高质量发展
  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通过制定高质量的行业标准,规范各环节生产过程,引导企业提高渔获产品的质量,形成更高端的产业链。加强物联网可追溯系统的建设和产品安全检测,从渔获捕捞、冷藏、转载、运输、加工到餐桌的进行全过程溯源,确保“舌尖上的安全”。借鉴“互联网+”新零售商业模式,打造特色渔业品牌。大力推广海洋鱼类科普知识和营养价值,提高市场认可度,培养市民对于海洋鱼类产品的消费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