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规范“双循环”区块链建设,打通大湾区产业信用链的提案

2021-01-22 00:02:17 来源:本网原创稿件
  提 出 人:牛保庄
  内    容:
  大湾区是双循环最重要的战略高地,在新科技应用落地、重构新商业生态上具有突出优势。国内大循环立足于刺激内需,国际循环立足于内外优势互补,满足内需和外需,实现高精尖零配件原材料、物美价廉劳动力生产和国内外市场需求的全球配置整合。疫情以来,内循环供应链稳定性强,但产品质量和声誉认可度较低。虽然境外疫情一直无法控制,跨境中断风险大,但海外产品的美誉度和可信性优势明显。
  区块链因不可篡改、安全性高、去中心化等特征,已形成成熟的质量认证和溯源系统,具备极大的可能性催生颠覆式机制创新,打通大湾区产业信用链,与人民银行征信体系结合,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湾区信用系统,战略价值和制度突破意义极大。
  区块链建设目前存在的问题表现为:
  1.跨境平台和国际品牌商缺乏“上链”动因,信用提供者和数据分享者配合度和协作性差
  上链需要共享商业数据,而这些数据常被视为商业机密。如无重要数据,无法看到完整的溯源信息,产业信用链将有名无实。如何打破平台巨头“数据垄断”,将其接入区块链信用系统成为关键。国际品牌商虽然可以通过区块链为国产代工产品“质量背书”,但是又冲击了其本身的零售子公司业务,其上链动机同样需要适机调和。
  2.多家无序开发建设,缺乏互联互通引致“区块链孤岛”
  为争夺政策红利,较多平台巨头、知名企业、金融机构都有投资建设区块链,然而数据量不够,特别是在双循环格局下跨境多主体数据规范标准不一,数据链条未打通,多个区块链系统彼此不联通,最终结果是大量区块链投资白投,空链断链,沦为烂尾工程,更无法形成全过程的产业信用链。
  为此,建议:
  一、推进专家团队设计“双循环”区块链信用指数,定期发布,既有数据共享激励机制,又引入第三方舆论监督。支持权威机构采用科学方法客观公正地进行调研和计算。
  二、整合现有奖项,年度颁发“双循环“区块链质量信用奖。荣誉为主,少量奖金。为服务疫情管控国家重大需求,可从冷链产品溯源展开试点。
  三、实施大湾区区块链规范化工程,促使海关、工商、银行、平台企业之间的区块链信息数据互联互通。由省金融办或者人民银行广州分行牵头主持,作为大湾区跨境区块链信用联盟协调人。
  四、在“双循环”区块链信用基础上,设计新型供应链金融服务产品,精准赋能诚信贸易企业,助力中小微企业“双循环”创新创业,复工复产。
  五、充分发挥群众力量,鼓励产品质量问题的监督举报,写入区块链“私链”不可篡改,严格保障信息安全,既避免诬告,又鼓励真言敢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