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 出 人:周宝志
内 容:
广东是经济大省、金融大省。尽管我省在金融人才培养、建设金融强省方面取得很多成绩,但金融人才建设仍存在提升空间。广东高等教育资源丰富、金融机构众多,高校是产教育人的需求方,也是专业人才的输出方;金融机构是产教育人的配合方,也是专业人才的需求方。通过产教融合,鼓励金融机构与高校探索联合培养人才模式,成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金融人才的有效途径。
一、构建产教融合的动力机制。
高校的使命是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产教合作是高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金融机构间的竞争很大程度上是人才竞争,是员工综合技能和素质的竞争。从用人需求看,金融机构希望招聘的大学毕业生具备初步的专业经验,尽快缩短岗位适应期,发展后劲足,对单位忠诚度高,能创造优秀的工作业绩。
因此,金融机构与高校可开展本科人才定制化培养合作,在大学教育后半段设置专门课程模块,打破专业限制,协助金融机构从有意向的学生中遴选优秀学生成为准员工,签订培养协议和就业协议。通过开设专门的职业技能课程,从课程设计、课程授课到专业实践实习和毕业顶岗实习,实施银校共同培养。金融机构提前在大学生在校学习阶段介入培养,把员工招聘、培养、上岗培训等前移,也有助于大学生更早做好职业规划,更快融入企业文化。同时,金融机构可对在校准员工有计划地安排实习任务,指定业务骨干带教进行针对性培养;还可以通过准员工的学习状况和实习表现对学生进行考察,确定是否最终录用。这种产教融合的培养模式,可缩短员工培养周期,减少新员工岗位磨合时间,为构建稳定性强、素质高的金融人才队伍提供保障。
二、构建产教融合的组织机制。
高校是人才培养的主体,政府、行业组织等在产教融合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主导作用。
一是积极发挥政府机构的牵头引导作用。政府支持校企合作的力度对校企合作育人效果非常重要。政府部门可以出台激励企业与本科高校开展产教合作的税收优惠办法和财政补贴办法,根据金融机构与高校产教合作育人的规模和程度,给予对应优惠,鼓励金融机构与本科高校开展协同育人。
二是积极发挥行业协会的专业组织作用。为提高金融从业人员质量,行业协会从树立行业典范和提高金融机构社会声誉的角度,可以充分发挥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教育的规划和引导作用,具体参与建立和推动金融机构参与高校产教合作的机制,培养优秀的后备人才队伍。高校也可以充分利用教学设施和教学资源,与金融机构共建培训基地,共同设计开发培训课程,既为金融机构员工提供继续教育服务,也为大学生实训和实务教育创造条件。
产教融合培养高质量应用型人才,需要政府、行业协会、金融机构、高校多方的参与协作。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高校与金融机构的产教融合要向市场模式转变,走市场化发展道路,不仅依靠政策,更借助市场这只手,形成协同育人的办学局面,为广东金融行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广东金融强省构建强大的高素质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