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 出 人:牛保庄
内 容:
疫情爆发以来,社区生鲜团购成为平台巨头们“烧钱抢路”、打造下一个风口热点的新赛道。诸多平台简单套用此前在网约出行和外卖领域的“补贴-圈地-寡头垄断-提价割韭菜”成功经验,却忽视了社区团购对传统商超和小微菜贩的严重冲击。
平台巨头切入社区团购有助于方便“懒人”24小时消费,打通生鲜产品的产销渠道,帮助偏远地区农民增收。但与网约车方便出行和外卖拓展市场不同,社区团购瞬时动了占比44%的农贸市场和40%的商超渠道从业人员的饭碗。凤凰网和艾瑞咨询调查显示,超过80%的用户认为菜贩的就业应予考虑,平均年龄超过38岁的菜贩群体转型就业难度极大。
资本不去科技创新,攻克卡脖子难关,却避难就易,扰动国家多年来努力建设的“菜篮子工程”,体现出平台和资本企业薄弱的社会责任和国家使命感。尽管《人民日报》发文批评,市场监管总局也联合商务部提出了社区团购“九不得”,但局限于引导层面,缺乏具体可执行的监管措施。为此建议:
1.“严进”社区团购门槛,与菜贩同等工商交税
设立社区团购平台企业注册要求,包括盈利方式披露、保证金多级定价等,将其与商贩商超同等工商对待。
2.以冷链生鲜疫情管控为契机,建立社区团购APP供应链监督监管
诸多社区团购产品为冷链生鲜品,疫情敏感,监管阻力较小,适合切入管控社区团购供应链。市场监管局可构建基于区块链的冷链团购溯源追责系统,日后推广衍生到其他品类。
3.社区团购纳入菜篮子价格监控,并引入第三方监督
在传统商超菜篮子价格监测分析的基础上,将社区团购软件也纳入,实时发布。引入独立第三方(如行业协会和高校研究中心)对平台的社会责任履行和信用进行定期评估和公开发布。
4.设立社区团购供应链创新奖,鼓励社会责任担当
在供应链管理奖项基础上,纳入社区团购企业报奖,对投入农超供应链算法突破、数字化转型和解决偏远农民产销难题的社区团购企业予以税收减免和奖誉表彰,引导他们把钱投在科技创新上。
5.鼓励菜贩+消费者举报反馈,记录入信息“私链”
基于区块链不可篡改特征开发“私链”系统,充分发挥群众力量,经由微博、微信公众号、官网和电话等通道对社区团购不规范做法进行合理公正的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