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立智能化监管体系,杜绝食品生产环节漏洞的提案

2021-01-22 18:55:58 来源:本网原创稿件
  提 出 人:刘恒蓉
  内    容:
  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发展,食品安全逐渐成为备受关注的焦点。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把食品安全作为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来抓,坚持党政同责,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但由于历史原因和食品安全体制改革调整等因素,在食品安全的日常监管工作中,仍有不如人意之处,老百姓投诉举报不断增多,监管服务不到位,系统不通、数据不清、信息不准,导致了食品生产监管存在大量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基层人员能力不强,业务不精,一线力量与工作职能严重不匹配,缺乏专业培训,工作注重留痕,不注重实效。由于审批发证、监管执法等职责不断下放基层,一线力量并未按照职能增加的要求得到有效补充,出现上面权限“放得下、放的多”、下面基层“接不住、做不来”,基层人员身兼数职,只能“定时间”审批、“赶时间”监管、“挤时间”办案、“拖时间”上报。
  二是食品安全链条长,各类信息化系统分散部署、重复运用,系统监管平台落后、监管效率低。省市县三级、市场监管、农业畜牧、行业协会等各级各部门建立了大量的数据平台及专项系统,彼此之间缺乏联通,数据间流动性差,利用效率低下、建设资源浪费,监管效率低。
  三是食品业态分布广,各种生产经营销售单位的数量大、动态多,导致数据收集和管理碎片化。很多业态、经营主体的数据处于断链状态甚至空白状态,特别是在食品电子交易、线上交易、网络餐饮等方面,由很多个职能部门监管,行业分布广但收集不齐,主体变化快但掌握不及时,各类数据分散,缺少大数据分析,影响到监管决策的科学性、准确性。
  四是企业食品安全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社会各界参与监督食品安全难到位。部分企业没有很好落实食品主体责任,往往追求利润而忽视生产经营过程的监管,员工培训不到位,执行力差。消费者知情有限,部分食品难以溯源,无法形成联动有效的社会监督。
  建议:食品安全涉及“生产—经营—销售—餐桌”,链条长、业态多、基数大,涉及监管部门多,智能化信息化监管难以全面铺开、一步到位。建议,以食品生产企业为突破,建立“智能信息化+食品生产企业”平台,打通各部门数据资源,不断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杜绝食品安全漏洞。
  一是要建立“智能信息化+数据共享”系统。一方面,制定统一标准,形成统一的数据采集、分析处理等机制。另一方面,明确数据管理权责,从源头上打破各自为战的局面。整合多部门信息资源,如,市场监管局提供食品生产数据,农业局负责农产品溯源数据,商务局和经信局负责企业投资动态数据,应急管理局负责安全生产数据,生态环境分局负责环保排放数据,全面汇总到智能信息化监管平台,推动信息资源跨区域、跨层级、跨部门互认共享。
  二是要建立“智能信息化+视频监管”系统。通过该监管平台建设,对食品生产关键环节的场所(如原料仓、生产车间、内包装间、成品仓)进行视频监控,及时监控食品生产关键环节,有效掌握企业增(减、停)产的动态情况。同时,结合特定的细分行业,增加对配送运输渠道、环保、特种设备使用进行视频监控,督促食品生产从业人员规范操作、保持清洁卫生。将食品生产活动、安全生产活动变得数字化、可视化、数据不可篡改,进一步提升食品生产单位的主体意识、风险意识、责任意识、诚信意识和自律意识。
  三是要建立“智能信息化+溯源追踪”系统。建立健全电子来源记录、去向记录,查验供货者、销售者的许可证、合格证明,查验食品生产从业人员的流向信息、健康信息,查验生产设备和特种设备的登记审批信息、维保信息,按要求索取电子一票通,推动扫码认证,以互联网为载体,加强原料来源、生产过程、产品去向、废弃料去向、人员信息、设备信息的全方位、全链条监管。针对食品安全人员少、监管难、取证难问题,重点推进以简易式APP为主要监管手段、以电子证照和现场影像为依据的“互联网+监管”信息化体系建设。
  四是要建立“智能信息化+预警应急”系统。食品安全风险管控是政府与企业共同的责任,也必须通过多部门共同监管发力。一方面,各职能部门要加大企业食品原材料、添加剂、生产环节、安全运行、人员培训等,实施严格监管,及时发现和消除食品安全和安全生产隐患,;另一方面,各监管部门要依据情况收集和大数据分析,开展产品风险、生产风险评估,实现对食品安全舆情的快速把控和趋势预测,防控食品安全、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五是要建立“智能信息化+公共服务”系统。构建对外的“智能信息化+公共服务”系统,并纳入到省、市、区、镇一体化在线公共服务体系,将食品种植生产、抽检结果、处罚信息、风险提示、投诉举报、“红黑榜”名单等汇集在一起,提供线上线下功能互补的政务服务,方便群众在线监督,构建“企业自律、群众参与、政府监管”的新模式。同时,在网上开通各相关食品生产流程、技术监管、食品安全法辅导等培训,加强生产企业的守法经营意识,提高群众参与食品安全生产的监督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