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 出 人:黄跃珍
内 容:
一、广东省发展数字金融的基础和优势
广东是金融产业大省,金融业占据重要位置。截止至2020年第三季度,广东金融业实现增加值7484.5亿元,占GDP的比重近9%,同比增长9.2%,为九大主要行业中第一正增长产业,拉动GDP增长0.8个百分点;实现税收2895.5亿元,增长14.9%,占全省税收收入六分之一。显然易见,大力发展数字金融是广东省从金融大省迈向金融强省的必然选择。
广东省金融业中金融科技领域发展势头良好,各市金融科技发展百花齐放。在2019年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数中,广州金融科技排名全球第4。同时,广州也是全国首个获批创建区块链发展先行示范区的城市,设立有全国首家数字金融地方组织——广州市数字金融协会;深圳作为国内重要的金融科技创新中心,拥有完整的金融科技生态体系。近年来,央行数字货币研究院、全国唯一的金融科技测评中心、全国首家市场化个人征信公司百行征信等一批金融科技重要机构落户深圳;佛山以“区块链”技术为切入点发展金融科技产业,拥有广东金融高新区“区块链”金融科技产业发展新高地。广东省应该促进各市合作,多城联动,发挥各地区金融科技发展的相对优势,相互促进,共同推动广东省数字金融建设。
此外,广东省金融科技企业发展也居于全国领先行列,以腾讯、平安科技、广电运通为代表的广东数字金融领军企业拥有明显优势。金融科技公司通过长期布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金融科技新兴技术,在数字金融方面积累了成熟的发展经验,对于金融科技在广东的实施与在各场景的落地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二、广东省发展数字金融的短板和问题
(一)底层关键技术有待进一步突破
金融科技领域的关键技术主要是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等,目前,广东省在这些相关技术领域已有一定的基础,但是面向金融科技领域的技术研发和应用仍有待进一步加强。
(二)高端专业技术人才匮乏
金融科技领域企业的人才需求大于供给,金融与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比较缺乏,特别是可以提供良好解决方案的研发团队更是少之又少,这对于金融科技产业的下一步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三)金融科技基础设施不完善
目前广东省金融科技的相关基础设施还不完善,尤其是高端平台较为缺乏,且未能充分发挥高端平台在技术攻关、整合资源、汇聚人才上的作用。目前广东省内金融科技研究机构总体上呈现数量少、核心关键技术等亟待突破的问题。
三、广东省发展数字金融的政策建议
(一)要加快补齐基础研究短板
广东省应加强金融、财政、社会资本等层次资源投入,积极支持高校、科研院所、金融机构等联合建立金融科技实验室,围绕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等若干个底层技术方向,共同开展金融科技领域的前沿技术研发,着力培育法律咨询、知识产权、风险投资等专业配套服务体系。
(二)加快构建多元化、多层次、广覆盖的数字金融基础设施体系
“新基建”在数字金融领域可以延展成数字金融的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三个维度,例如新一代金融数据中心和算力中心,金融场景化的人工智能、区块链、安全多方计算等创新技术应用,新型绿色数据中心、算力中心等等。
广东省应加快构建多元化、多层次、广覆盖的数字金融“新基建”,这相当于为广东省金融业数字化转型在技术底层铺设一条“数字化高速公路”。
(三)建设数字金融“新基建”需要借助金融科技公司的先行优势
数字金融“新基建”建设的投资大、技术难度高,但金融科技公司在数字金融“新基建”所包括的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核心内容方面具备一定技术积累,广东省可以借助金融科技公司先行发展优势,加强合作,大力推动数字金融“新基建”发展。具体可以打造省企数字金融“新基建”发展合作平台,以广电运通为代表的业内“国有队”作为合作对象,依靠省、国家级的各级投资基金,由政府统筹规划,企业提供技术支撑,共同发力促进数字金融“新基建”建设。同时,广东省搭建合作平台,吸引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电子化公司等中国优秀金融科技公司落户广东。
(四)积极探索科技与传统金融产业的融合发展新机制及服务平台
广东省应实施包容审慎监管,探索适用于数字普惠“新基建”建设过程中配套的监管措施,分领域制定相关的监管规则和标准,在严守安全底线的前提下为新发展留足空间。
广东省作为作为改革开放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应勇于探索科技与传统金融产业的融合创新机制,并以金融产业为基础,将大数据、信息安全、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融合创新,重点打造金融安全服务集群与金融数据服务平台,夯实金融安全基础设施,使之成为数字金融发展又快又稳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