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 出 人:吴锡雄
内 容:
一、案由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汕头考察时关于新时期要打好‘侨’牌,调动广大华侨的积极性,汕头要结合实际扬长避短发展的重要指示,充分发挥我省侨务资源优势,积极推动在汕头华侨试验区建立国际技术服务贸易中心。
随着各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全球服务贸易发展迅猛。在行业结构上,服务贸易日益向互联网、信息技术、管理咨询等新兴服务业倾斜,传统服务产业所占份额持续下降;在地区分布上,发展中国家服务贸易所占份额继续扩大。当前我国提出推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中国愿意与世界各国分享先进技术成果和创新商业模式,走出去,引进来,融合发展。但技术与服务出口贸易不同于实物产品贸易,在海外落地技术服务项目需要更多的当地政府审批流程和商业资源配套;同时,企业还面临着不同于中国内地的政治、文化、经济和法律等方面问题,而具备当地政商资源的海外华人华侨正是我国企业海外发展的重要可依托力量。
汕头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是国务院批复同意成立的国家级改革创新平台,被赋予相关的政策支持;华侨试验区依托著名侨乡有丰富的海外侨务资源;地理上毗邻港澳台辐射东南亚,区位优势明显。在汕头华侨试验区成立国际技术服务贸易中心将能够为我国科技企业走出国门开拓国际市场发挥重要且独特的作用。当前,我国在技术与服务贸易领域面临以下问题:1、由于服务商品的不可感知性或贸易标的无形性,各国标准不一,存在差异;2、我国重视技术服务贸易的标准化工作,但在国际上还是有一定的差距;3、国际的服务贸易机制平台建设有待完善,须打造更多服务贸易国际交流合作新机制、新平台;4、技术服务产品的标准建设和管理规范具有更大的难度和复杂性。
二、意见建议
(一)出台技术服务贸易支持政策,吸引国内科技企业在汕头华侨试验区设立海外总部中心。汕头华侨试验区可以充分发挥侨务资源优势特别是潮籍华人华侨在东南亚地区的政商力量,为我国科技企业的技术服务项目在海外落地提供支持。而华侨试验区要发挥链接国内科技企业和华侨政商资源的作用,需要配套相关支持政策和优惠措施。
今年省政府印发《关于支持汕头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推动华侨试验区聚集华侨华人资源创新发展。建议在此政策框架上制定简化企业商事登记和项目审批流程、适当减免落户企业税费、人才引进奖励等优惠政策,吸引国内科技企业在汕头华侨试验区落户并设立海外总部中心。
(二)举办线下国际技术服务贸易展览会。广泛链接海外侨领、华侨商会、华人社团,邀请海外政府机构、行业商会、外国企业和国内的互联网、高新科技项目齐聚参会。通过技术展示、服务产品体验和中外企业现场贸易洽谈等形式,为我国科技企业的技术贸易和服务贸易搭建线下对接平台。
(三)构建常态化的技术服务贸易数字平台。通过提供云会议预约、项目发布、智能匹配、客服中心等新功能模块,为中外展客商衔接供需、对接洽谈、交流合作提供数字会展新体验。企业登记入驻线上平台后,可通过数字展台模板自行搭建线上展台,并提供展商直播服务。参展商可申请开通展商直播间,以直播营销的方式,推介技术项目,分享服务内容。
(四)不定期举行国际技术服务贸易峰会。推进国际技术交易与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跨境合作,已经成为全球贸易增长的重要驱动力量。通过举行国际技术贸易与服务贸易峰会,打造创新合作国际平台,推动技术贸易与服务跨境合作融合,促进国内创新资源与国际需求紧密联动。
(五)发挥汕头国际海缆登陆站的独特优势,在汕头建设离岸数据中心。网络和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汕头作为国家最重要的海缆登陆站所在地,正是信息数据进出的关口所在。在汕头建设离岸数据中心,将为国内互联网、大数据等科技企业提供信息需求保障,成为支撑国内互联网企业走出国门参与国际竞争的试验区和桥头堡,使得互联网科技企业在海外经营的权益得到保护。
(六)发挥汕头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探索制定技术服务贸易标准和管理规范。目前国际技术服务贸易的标准体系建设有待加强和完善,须加快推进服务标准的供给。建议根据我国技术服务贸易的重点发展领域,结合新一轮服务贸易创新试点要求,加强在数字经济、共享经济、电子商务等服务业的行业标准;同时鼓励大力发展制定团体标准,以满足服务业领域市场的创新需求。完善标准体系,参与服务贸易领域的标准制定,推动国际标准,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