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动农业全过程无人作业试验,促进广东农业转型升级和美丽乡村建设的提案

2021-01-22 19:05:21 来源:本网原创稿件
  提 出 人:叶东文
  内    容:
  广东省既是我国改革开放前沿的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聚集高地,也是全国排名前十的农业大省和特色农业大省。“十二五”期末(2015年)全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速达3.2%。近年来,全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5%,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综合实力排名位居全国前列,广东农业新型经营主体蓬勃发展,带动农户拓宽就业增收渠道。然而,广东农业生产还存在部分问题:
  (一)粮食生产仍然是农业生产的薄弱环节。广东粮食生产基础脆弱,2015年广东省人均粮食占有量为126公斤,仅为同期全国平均水平的三成。在当前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下,应重视粮食生产对社会稳定起到的压舱石作用。
  (二)农田基础设施亟待改善。广东省农田建设仍处于低水平整治阶段,未形成大规模整体推进格局,部分水利渠系、机耕路等农田基础设施损毁严重,农业有效灌溉面积下降。农田水利建设“最后一公里”问题仍较突出,农田灌溉排涝成本高,效率低,抗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差。结合广东农业的实际状况和短板,积极实施以信息化、智能化农业机械作业为特点的农业全过程无人作业试验,以极大提高农业作业质量和效益水平,并带动基础农田设施的进一步改善,促进广东省产业转型和农业技术升级。
  为此,建议:
  (一)创建全要素、全过程智能化和定制化的农业运营综合体,推动广东农业生产方式和社会模式的全新变革。把握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先进技术对于农业发展的深刻影响和深度带动,充分发挥好智能农机设备数据采集和信息处理终端的特点。构建涵盖市场信息、产权信息、地理信息、环境信息、作业信息、质量信息、物流信息、管理信息等全要素、全过程、智能化的农业运营综合体,整合农业智能制造主体,创新未来农业生产、经营、维护及服务模式,推动广东农业生产模式全新变革。
  (二)建设经济林木和丘陵粮食作物无人农场,构建未来农业智能作业体系。结合广东地区地形和代表性作物,在试验场区建立具备完全自主感知、自主反馈、自主决策、自主执行的经济林木(柑橘)和粮食作物(水稻)全过程式无人农场,研究可在全国推广实施的技术路线图、作业模式和农艺考核体系等,将其打造为全国示范标杆和未来农业智能制造的典范。
  (三)推动智能化农机装备应用,促进广东农业提质增效和市场综合竞争能力的跃升。立足于试验地区地形和作物生长特点、技术趋势,研制并推广应用具备智能化作业能力的耕整机、插秧机、播种机、施肥机、施药机等农机装备,进一步提高广东农业生产的效能水平,增强农产品市场的综合竞争能力,催生新兴农业机械、无人农场、农机合作社和农机电商发展,将电子信息业、先进制造业、互联网等优势产业与传统农业紧密融合,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四)推进智能农机先进技术标准的编制及推广应用,发挥广东智慧农业示范性先导作用。积极开展智能化作业和机械化作业的综合对比试验,收集并整合试验数据与结果,对全过程无人智能农机、农艺技术等相关技术标准进行研究和分析,形成经济林木(柑橘)与粮食作物(水稻)的智能机械化体系,用以指导全国农业技术的研发、评估、试验、中试、生产及应用,形成在技术、产品、标准、模式与管理等方面成熟且系统的技术应用标准,充分发挥出广东在智慧农业示范性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