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三大港口群城市群产业群协同联动,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提案

2021-01-22 19:10:44 来源:本网原创稿件
  提 出 人:致公党广东省委会
  内    容:
  当前,区域经济整合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现象,在世界各国沿海地区,大多形成以港口群和临港产业群为依托的庞大城市集群,港口群、产业群、城市群的融合发展形成一种新经济模式。
  广东沿海存在珠三角、粤东、粤西三大港口群,对应存在珠三角城市群、粤东汕潮揭城市群、粤西湛茂阳都市圈三大城市群(都市圈)。推动沿海三大港口群与相应产业群、城市群(都市圈)的融合发展,并进而促使三大港口城市群(都市圈)联动协同发展,对于优化广东沿海地区空间布局,加快高质量建设现代化沿海经济带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推动这一目标实现还需要克服很多困难和问题:一是沿海各港口城市港产城协调发展质量不高;二是沿海三大港口群内部一体化困难较大;三是沿海各港口城市大多追求自成体系,区域内城市功能分工协作不足,难以形成跨行政区划的协同效应。
  为此,我们建议将推进沿海经济带三大港口群、产业群、城市群互动融合发展纳入广东“十四五”规划中,具体建议如下:
  一、加强规划引领,以三大港口群开发引导三大城市群产业布局和空间布局。
  建议按照城市功能互补、港口合理布局、产业分工协作、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公共服务一体化、生态环境共建共治共享原则,制定三大港口群及相应产业群、城市群(都市圈)融合发展规划,提升港口群与产业链、供应链匹配度,在全省沿海地区形成空间布局合理、功能层次分明、经营分工明确、互动发展的三大港口群及其对应的产业群、城市群。要成立省层面的城市群协调领导小组,切实以规划引领,统筹推进三大港口群及各自产业群、城市群(都市圈)建设。
  二、创新合作机制,加快推进港口群一体化发展。
  要按照一体化理念,对区域内现有港口发展规划进行充分的融合与对接,科学编制珠三角、粤东、粤西三大港口群发展规划,真正实现“一张图”、“一个标准”建设、管理和服务。区域内各市要积极构建港口间协作的制度安排,探索通过资本合作带动港口资源共享和港口合作模式创新,消除“一港一政”,统一港口政策,统筹各港口航线,强化港口产业链合作,实现区域内港口共建共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物流资源共享优化、一体化协调调度、全域一体化开发与经营,各港口经营上融合、标准上统一、服务上规范、整体上成为一体。推进港口群绿色生态一体化建设,推动危险品、船舶排污、清洁能源应用、应急救助等统筹协调、联防联治、联合监管。
  三、提升互联互通水平,推进交通物流网络一体化建设。
  要推动沿海三个城市群(都市圈)内各市通过资本合作,盘活区域内交通资源,整合区域内航空、铁路、公路、水路运输资源,协调各市共同推进交通及内河航道等港口集疏运通道建设,促进区域交通系统升级,提升区域交通互联互通水平。积极发展内河驳船运输,拓展江海联运、铁水联运、空陆联谊、空水联运,形成通畅的多式联运网络,高质量推进交通物流网络一体化建设。全省要按照一体化要求打造贯通沿海三大港口城市群(都市圈)的海陆空现代化交通物流体系,并全面融入国内国际交通物流大网络。
  四、合力拓展腹地,着力建设港口群一体化腹地。
  区域内各港口要加强合作,明确分工,形成合力共同拓展腹地。如粤东港口群要加强与闽、赣腹地合作,积极融入并服务海西经济区;粤西港口群要积极拓展西南腹地,加强与北部湾港口合作;珠三角港口群要充分发挥珠江水系及相关铁路、公路干线运输功能,进一步拓展华南、华中、西南地区腹地,把珠三角港口群打造成为连接“一带”和“一路”的枢纽、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门户。
  五、以港口群为依托,推动临港产业一体化发展。
  珠三角地区要加快推动产业高端化,发展高水平临港产业集群,积极与粤东、粤西两翼形成产业链共建格局,带动两翼产业振兴。东西两翼地区要充分利用港口优势,因地制宜,在产业发展上与珠三角协同错位,大力发展临港重化工业、特色现代海洋经济。最终在全省沿海经济带建成以三大港口群为依托的若干特色产业链、供应链,做大做强若干特色临港产业集群,助力广东现代化沿海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六、弱化行政区划概念,加快推进城市群一体化发展。
  要建立三个城市群(都市圈)政府间协调机制,弱化行政区划概念,按照功能分工进行一体化规划和统一布局,建设跨区域大型基础设施,融合各市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统筹城市群(都市圈)内港口、产业、园区发展,夯实城市群(都市圈)塑优势、增后劲、强保障的物质基础。培育一体化生产要素市场,推进城市群(都市圈)服务管理和营商环境的一体化,从信息系统一体化入手,建立政府公共服务项目一体化网上办理平台,强化服务功能协同,在促进投资便利化、强化招商引资、激发企业投资兴业积极性方面统一商务规则、服务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