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进一步加强我省医联体建设的提案

2021-01-22 19:16:38 来源:本网原创稿件
  提 出 人:赵先明
  内    容:
  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改变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匀现状,减轻群众医疗费用负担,实现“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急危重症和疑难杂症不出省”的目标。近年来,各地全面启动多种形式的医疗联合体建设,探索适合自身实际的模式,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也存在不少问题。比如:医联体建设起步阶段,存在不少争议,一些医疗卫生机构一味的强调困难,思想保守,不愿意主动参与,等等。
  一、存在困难和问题
  (一)区域医共体不够紧密,共享机制不完善。
  医联体工作的开展主要是为推动实现分级诊疗双向转诊的目标,以缓解群众看病贵和难的问题。但是受基层药品目录品种与二级医院药品目录不匹配,中高级人员下沉和患者下转到乡镇卫生院就诊时,缺医少药的现象时有发生,导致病人“上转容易下转难”的现象。
  (二)医共体内部信息化建设薄弱,信息共享滞后。
  各医院由于层级不同,安装医院管理系统得不到有效统一,医院病历、处方等不一致,导致医疗质量不能真正同质化管理,检验、检查报告缺乏共享平台。同时乡镇卫生院医疗设施滞后,检查结果与上级医院结果数据偏差大,检验结果互认受到影响,阻碍医共体的发展。
  (三)医保政策尚未发挥有效作用,人员流失严重。
  由于受医保基金限制,有部分卫生院医保基金9月底已用完,9月份以后就诊的病人只能全部自付医疗费用,大多数病人不愿意在乡镇卫生院就诊。实行医共体后二级医院高中级人员到乡镇卫生院,轻者门诊处方,重者上转牵头单位,乡镇卫生院业务量下滑,原职工福利分配受影响,待遇明显减少,持证医务人员严重流失,长年积累造成恶性循环,乡镇卫生院就诊人次也不断下降。
  建议
  一、提高卫生院诊疗技术水平,尝试“带药下乡”。
  建立加大医共体内中高级人才下沉力度,解决乡镇卫生院人才短缺问题,通过开展医务人员业务培训、临床带教等,减少常见病、多发病的转诊率,实现优质资源共享的格局。探索成立医共体内部药事管理委员会、建立统一药品管理平台,设立医共体中心药房。尝试县级医生“带药下乡”,破解乡镇“有方无药”的问题。
  二、建立双向转诊信息平台,实现信息共享目标。
  探索建立统一建立双向转诊信息平台系统,实现电子病历的连续记录和信息共享,构建医疗机构间患者上下转诊绿色通道,诊疗信息互联互通。实行医共体内医疗设备共享机制,如根据病情需要做某项检查,在乡镇卫生院没有设备的情况下,可以在乡镇卫生院开单并缴费后,到医共体内二级医院进行检查,降低患者医疗费用,提高群众获得感。
  三、发挥医保政策作用,引导病人合理就医。
  通过医保政策引导,实现分级诊疗目标。制定探索开展县乡级按病种付费方式,县级医院主要负责“100+N”病种以及重症患者收治,推进专科专治;中心(乡镇)卫生院主要负责“50+N”种常见病住院、急诊转诊、接收下转患者康复,并继续做好公共卫生、协助卫生执法、管理村卫生室等工作。把首诊、常见病就诊工作回归乡镇卫生院,医疗资源得到有效使用,医联体各项工作有序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