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出人:莫志伟
内容:
2020年10月2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全会提出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当中包括: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在质量效益明显提升的基础上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增长潜力充分发挥,国内市场更加强大,经济结构更加优化,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准明显提高,农业基础更加稳固,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明显增强,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高标准市场体系基本建成,市场主体更加充满活力,产权制度改革和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公平竞争制度更加健全,更高水准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基本形成等。
人才是推动产业创新发展与支撑经济高质量增长的关键要素;而众多的中小企业则是维持市场竞争活力和发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效率的重要组成部份。为培育所需人才与持续提升区内中小企的竞争力,以实现十四五时期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以下提出三点建议。
一、设置粤港澳大湾区中小企产、官、学、研协作平台
中小企在研发和管理环节的能力虽然较为薄弱,然而,参考“德国制造”能够成为高品质的代名词,不能忽略占当地企业总数九成以上的中小企的贡献。在德国除联邦和地方政府的政策扶持外,大量企业、研究机构、教学中心、技术转让机构等产、官、学、研协作形成集群,让中小企业得到全方位支持。
分布在粤港澳三地的中小企各自具有差异化的比较优势,建议粤港澳三地政府合作建立大湾区中小企产、官、学、研协作平台,通过提供谘询服务、定期组织活动等形式,支援区内具发展潜力的价值链集群的发展,集群汇集价值链上的大量企业、研究机构、教学中心、技术转让机构,产、官、学、研协作形成集群,能够让区内企业获得全方位的支持,协助特区中小企接入国家内循环,同时,赋能广东省中小企开拓国际市场。共建的平台还可通过协助行销、提供产品展示平台、组织海外调研、对接企业与投资者等方式,对接中小型企业所需的市场、资金、研究成果等资源。
此外,一个高度发达的经济体不仅有高质量的企业,还有高水准的商学院和谘询顾问公司,这在美日等国家已经得到印证。如今全球竞争进入高质量竞争时代,知识的力量更加重要,迫切需要更多能支援企业持续发展的高质量管理谘询顾问服务。此平台可把管理思想转化为有指导价值的适合粤港澳市场基因的战略理论,再转化为中小企业主可以直接操作的管理法则,并在企业的实战中加以实行。平台能够为区内中小企业提供理论指导、实战工具,向产、官、学、研多方联合的服务模式发展。
二、粤港澳合作共建及分阶段落实大湾区资历框架
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科技高速发展和普及,为实现十四五规划时期粤港澳大湾区经济高质量增长,在这瞬息万变的世界中,确保人才能够持续发展和在大湾区内有效配置,建议共同为区内建立并分阶段落实涵盖学术、职业专才及持续教育及培训等不同界别的资历级别制度,藉此推广及支持终身学习,并在日益全球化和知识为本的经济体系中,不断提升区内人才的素质、专业性和竞争力。
设立资历架构之主要目的是提供一个鼓励及促进终身学习的平台,大湾区9+2合作共建的资历架构认可的资历须通过质素保证,并按照客观及明确的标准去厘定其级别,以持续提升区内人才的技能及竞争力。
同时,建议粤港澳三地合作通过共同为区内学术、职业专才及持续教育界别的资历厘定明确及客观的标准,确保进修人士所获得的资历及其相应学习课程的质素,以及确保学习内容能配合行业的需要,制定并分阶段落实大湾区高等教育学分认定和转换工作相关办法,明确各类型学习成果认定标准,推动湾区高校学分认定、积累和转换,以及能与区内各类培训机构课程与成绩衔接。
三、向特区全面开放高等教育及培训市场
一直以来,英、美、澳洲和新西兰等西方国家在教育服务国际贸易上存在庞大顺差。建议广东省分阶段向特区合资格高校办学团体和职业培训机构全面开放市场,以合办或单独办学模式,以及师资进入广东省任教,提供便利措施和不设限,并让广东省学员前往特区合资格高等教育机构修读证书及学位课程,藉此推进粤港澳大湾区教育产业形成具规模经济的竞争优势,进一步挖掘教育产业的内需市场,并同时通过特区向一带一路和葡语地区等出口源自粤港澳大湾区的高等教育服务。
当前,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各国相互联系和依存日益加深,和平发展大势不可逆转,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粤港澳三地产、官、学、研深化合作,为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竞争力、更高水平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不间断地提供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