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完善我省农业综合应急保障体系的提案

2021-01-22 23:27:47 来源:本网原创稿件
  提 出 人:欧壮喆
  内    容:
  当前,广东尚未出现新的新冠肺炎聚集性疫情,但从全国部分地区的情况看,再次采取的封城、封村等严控措施,在短期内会对农产品的生产、供应和销售产生较大影响,需要从根本上构筑一套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农业应急保障工作机制,确保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和疫情出现反复的时候,各方能够迅速、妥善应对,保障农业生产和农产品市场供应正常有序运行。
  从去年2至3月的情况看,新冠肺炎疫情对广东农业生产经营主体造成严重冲击,暴露出农业在发挥保供稳产基础功能中存在的突出短板。在消费端,疫情发生后,出行管控等措施造成食品消费需求迅速井喷,局部地区出现了抢购、囤货等非理性消费行为,少数农产品价格出现了应激性快速上涨。在生产端,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普遍陷入腹背受敌困境之中。封村、断路导致种子、种苗、农药、化肥、饲料等生产资料运不进去,种植、养殖面临断炊危险;加之酒店、餐厅纷纷关门停业,复苏乏力,导致大量农产品出现滞销。尤其是养殖业,更是继非洲猪瘟之后再遭重创,因存栏(塘)的动物需要每天投入饲料才能维持存活,导致这类企业供应链、资金链更为紧张。
  此次疫情也是对广东现代农业体系综合应急保障能力的一次大考。从目前看,以下几项“丢分”较多:
  一是农产品流通体系仍然较为薄弱。链条过长、层次过多,产销路径依赖严重,信息不对称问题突出,缺乏现代供应链应当具有的敏锐市场感知力和强大资源配置力。在突发事件中,一旦产品运输受阻或销售渠道断绝,生产者寻找开辟新渠道的能力差、成本高。
  二是农资运输保障机制还不健全。在疫情防控中,一些地方做法简单粗暴,片面理解保障农产品供给的涵义,只允许农产品运输车辆进出,不允许农资运输车辆通行;只对粮食、蔬菜等农产品车辆放行,对活禽、活猪等运输车辆予以拦截。
  三是农业应急物资储备存在短板。农业应急物资储备以粮食、冻肉等种类为主,方式多为定点静态储备。储备投放存在反应迟缓、渠道不多、落点不准的问题。农资产品政府性储备严重不足。
  四是农产品质量监督未成链结网。此次疫情防控正好遇到食用农产品合格证书制度在全国试点运行。农业农村部门通过指导企业出具食用农产品合格证书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然而,证书覆盖面仍然较为有限,在流通、监管环节认可度不高。农业农村、商务、市场监管等部门和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中各管一段、各定标准、各成体系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民以食为天。农产品有效供应是事关民生的重大问题。在重大疫情等突发事件中,农产品能够产得出、运得快、卖得掉,是万众一心战胜困难的重要物质基础。针对新冠疫情对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带来的影响,既要从战术角度出台精准政策帮助其减少损失、走出困境,也要从战略高度审视疫情防控暴露出的突出问题,着眼长远、注重长效,在现代农业应急保障能力和产业发展支持保障体制机制方面拿出一揽子解决方案。具体建议如下:
  (一)内强筋骨,加快培育现代农业供应链企业和产销对接社会化服务组织。大力培养现代农业经纪人。做大做实农产品经销商联盟及农产品流通数字平台,建立健全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等跨区域农产品产销机制,通过创新无接触销售、便利通关等机制,增强其在突发事件农产品货源组织、产品销售中的枢纽平台和中流砥柱作用,为因交通受阻等而暂时失去销售渠道的农业生产者提供真实、便捷、有效的信息服务。
  (二)监管赋能,让食用农产品合格证成为产品立足市场的身份证和通行证。扩大发证范围,提升证书的公信力和覆盖面,尽早实现全省通用、全面认可。不仅农业农村部门在生产环节要认,商务部门、市场监管部门在流通、监管环节也要认,避免重复检测、重复颁证。统一标准、加速融合,消除多部门针对食用农产品(食品)的质量安全追溯体系间的数字壁垒。
  (三)有备无患,建立健全现代农业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和投放机制。扩大储备范围,将活猪、活禽、种子、种苗、化肥、农药、饲料等全面纳入。丰富储备形式,提升以企业为主体的市场动态储备比重。建立突发事件中优先保障现代农业应急储备企业生产经营正常运转的工作机制。
  (四)多方联动,有效保障重大突发事件中农产品及农业生产资料的正常运输和供给。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与民生产品生产供应应急保障联动机制,实现同步启动、同步调整、同步取消。将民生保供企业资质证明开具范围扩大到全部合法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含农资生产、运输、销售企业),并将证明获取方式由“申请-审批制”改为对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实现通行自动赋码、自助线上打印。同时,建章立制,进一步提升民生保供企业资质证明实际效力,与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有效衔接,确保真正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