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 出 人:王丰
内 容:
一、我国粮食生产面临严的问题
“洪范八政,食为首政”。中国是一个14亿人口大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虽然我国粮食生产取得了“十七连丰”,但国家的粮食产需长期处于紧平衡态势。2020年进口粮食14262.1万吨,比2019年增长了28.0%,粮食进口不断创新高。2019年以来,全球新冠疫情肆虐,蝗灾、旱灾、洪涝、长期阴雨低温等自然灾害频发,加之持续的中美贸易战等,令全世界粮食安全生产和正常贸易遭受到严重影响,有些国家因担心粮食紧张而限制本国粮食出口或大幅涨价。依赖进口解决我国对粮食日益增长的需求,这无疑是没有保障的。为此, 2020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进一步明确指出要“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并把 “米袋子”省长负责制,改为书记、省长共同把好粮食安全责任关。
然而,我国目前粮食生产方面正面临着系列问题亟待解决:其一,分田到户,耕地碎片化,经营规模小、机械化程度低,种粮成本高、效益低,由于政府农业支持保护补贴不到位,导致土地承包者拿了补贴不种粮,丢荒弃耕依然严重;其二、水稻等主要粮食作物的生产经营还是传统的小农经济模式,品种多乱杂,导致有特色的、优质的好品种,往往因生产规模小且分散,导致米企难以按品种收到优质原粮,优质优价难以体现;品种-种子-生产-加工-销售等产业化发展链条不顺畅,优质的原粮供应不稳定,品牌的打造难,种植生产经营效益差;其三、农村青壮劳动力进城打工,农村老弱病残在家种地,耕种技术水平低,新品种与新技术的增产效益难以发挥;其四,部分小型水库、排灌水渠等水利设施年久失修,加之,部分水库承包给个体养鱼养鸭,不仅常年蓄水不足,而且干旱需水时,承包户不给放水灌溉,导致不少良田因无排灌而丢荒;其五,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尽管国家出台了耕地占补平衡政策防止18亿亩耕地红线失守,但以新垦劣质地换取良田搞建设的情况比比皆是。
二、建议
1、探索构建以自然村或生产队为基础的专业化粮食生产技术服务队,以解决种粮规模小、成本高、效益低、品种布局多杂乱、政府农业补贴不到位等系列问题。由于目前我省人均耕地仅为0.39亩,每户依靠自己仅有的1-2亩地种植粮食是无法养活自己的,必须进城打工或做其它工作。家里的承包地可以参照江门市三江镇新村模式,按生产队(自然村)组建水稻种植服务队,将每家每户的耕地统一委托给服务队种植管理,即从犁耙地、播种、插秧、肥水管理、病虫防控到最后收割均有服务队统一组织安排,直到收割时,各户才派人将自家稻田生产出的稻谷拿回去,也可以有服务队统一烘干和销售,按承包地的面积进行分成。服务队必须有较好生产经验的大耕户或/和专业技术人员领头组成,组织在家的村民开展有偿的生产服务,服务队成员按实际做工天数支付工钱。服务队的技术服务成本和劳务工资,有条件的自然村直接由村集体支付;没有条件的,则可以拿政府的农业支持性补贴进行支付,不足部分则可按照各户承包地面积大小,再行分摊剩余费用。
构建专业技术服务队进行粮食生产的优势是,第一,统一安排有利于机械化和规模化种植,生产成本低,并且解放了相当一部分农村青壮劳动力,可以进城打工或从事其他工作。第二,统一安排有利于解决生产上品种多乱杂的问题,可以依据村民或市场需求,进行合理布局,如果全省都建立好了这样的统一生产管理技术服务队,大型粮食企业就不愁收购不到纯正、优质的原粮,这对于打造粮食品牌是极为有利的。第三,可以较好地解决丢荒弃耕的问题。第四,有利于在全省范围内逐步培训和造就一批懂技术、懂生产与经营的农业生产技术服务骨干队伍,对于充分发挥好新品种、新技术在粮食增产增效方面的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五,通过各地专业服务生产队伍的有组织联动和政府的引导,还有利于政府参与组建的广东现代种业集团的快速发展。第六,政府的农业支持性补贴可以准确、有效地用到粮食生产上,起到调动粮食生产积极性作用。
2、加大耕地排灌水设施条件的建设力度。及时解除我省各地中小型水库的养殖承包关系,加大中小型水库及其配套排灌渠设施的修缮和建造力度,对于一直缺乏灌水条件的地方,重新考虑布局建筑新的水库,使不少因没有排灌条件而丢荒的耕地重新复耕,扩大种粮面积。
3、严格把控耕地占补平衡政策落实关。目前很多优质的耕地用于建设用地后,补偿回来的往往是没有灌溉条件或高低不平,甚至盐碱化严重的劣质地。为应付政府在验收时过关,往往委托企业在这些补偿耕地上种植作物,只要有苗长出,无任庄家长势好坏、产量高低与否,一般都验收通过,很多补偿的地实际上根本达不到正常的种植生产要求,表面上占补平衡了,实则不然。因此,如果不严把占补平衡政策落实关, 18亿耕地红线根本无法守住,粮食安全问题,就会是一句空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