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改善中小学教室视觉环境,落实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的提案

2021-01-23 00:56:05 来源:本网原创稿件
  提出人:致公党广东省委会 
  内   容:
  2018年8月28日,习近平主席就中国学生近视高发问题作出重要指示,指出我国学生近视呈现高发、低龄化趋势,严重影响孩子们的身心健康,这是一个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问题,必须高度重视,不能任其发展。
  中小学生普遍存在视力不良情况,并整体成上升趋势。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2019 年公布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 53.6%。我省东莞市某专业机构曾对东莞市部分公办、民办中小学进行视力随机监测,结果显示视力不良人数占比高达43%,高中阶段的学生尤为严重。
  据研究,影响青少年视力健康的主要因素有:一是长时间室内活动、近距离用眼导致近视多发。对比于澳大利亚青少年每周21小时、美国和欧洲国家14-21小时的户外活动时间,我省青少年每周仅有平均5-6小时的户外活动时间,2015年在中山大学眼科中心和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联合广州的12所学校开展了3年研究,通过增加一节户外活动课,对于防控青少年近视效果明显。二是中小学教室整体视觉环境有待改善,一些教室配置存在照度低,照度均匀度低、光源老化、频闪较为严重等问题;课桌椅与学生身高不相符、未能根据学生身高变化及时调整课桌椅高度等诸多问题。三是随着信息化教学发展,大量电子设备在课堂和课后学时使用,特别是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长时间的网上授课,青少年面对电子屏幕时间过长,容易影响视力。
  2018年8月30日,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了《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提出要从社会、学校、家庭、学生个人、卫生机构五个方面着力,实现近视的防控目标。学生大部分时间在学校,优化在校期间用眼环境尤为重要。广州2018年已将改善中小学课室照明列入民生实事,投入经费开展教室照明达标改造,其经验得到教育部肯定并向全国推广。上海、南京、成都、乌鲁木齐、长沙等地也开展了教室照明达标改造。我省粤东西北地区不少学校也希望进行改造,但苦于学校经费制约未能实现。
  为此,建议:
  一、将改善中小学教室视觉环境列入民生实事。
  成立由教育、财政、发改、工信、市场监督等部门为成员的专项工作小组,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多方参与”的工作机制,对全省中小学课室视觉环境开展调查,指导各市对照国家标准,按照存在问题和严重程度分批进行改造。对于粤东西北地区学校加大经费投入,单列改善教室视觉环境专项经费,从发改立项、财政预算等多渠道支持中小学教室视觉环境改善工作顺利开展。对未到报废年限的桌椅、灯光、投影仪等设备,如不符合青少年视力保护要求的,给予政策支持,进行合理妥善处置。
  二、出台教室视觉环境标准规范中小学课室建设。
  建议在广东省地方标准《中小学校教室照明设计规范》基础上,制定更为全面的中小学校教室视觉环境标准规范,由教育部门、市场监管部门牵头制定教室视觉环境建设标准,对课桌椅与学生身高匹配、教室自然采光、人工照明的平均照度、教室照度均匀度、桌面平均照度、教室黑板平均照度和均匀度等予以规范。根据建设标准,遴选优质企业,研发符合实际需求的课桌椅、灯具、电子教学设备等产品设计,从源头把控产品品质,并组织学校做好采购管理工作。课室建设要让更多阳光进入教室:一是按国标要求落实教室不低于1:6的玻地比(窗玻璃面积与室内地面面积),有条件的优化达到1:4,对未达要求的窗户进行改造。探索在国标基础上进一步通过玻地比调整以及技术途径,优化自然采光以提升白天教室日光照度。二是改善教室窗的透光性,玻璃应为无色玻璃,降低防盗网等对光线的遮挡。采取适当措施控制日光的直射眩光;三是提高室内各表面反射率。制定教室天花、地面、墙壁、课桌面的反射率规范,各表面应尽量采用浅颜色,建议各表面反射率分别达到天花90%、地面40%、墙壁70%-90%、课桌面70%。四是白天上课条件允许时,应尽量打开窗帘让自然光进入教室。
  三、改进教学模式,增加学生户外充足光线下的活动时间。
  一是以保证学生每天校内户外活动1小时为起步目标,通过各种有效形式增加户外活动时间。体育课和大课间活动条件允许尽量安排在户外有充足光线的场地进行。二是充分利用小课间,争取累积为另外1小时的户外活动。研究小课间安全、有序、有效的户外模式。三是探索合适机制,制订我省学生户外活动时间增长计划,争取我省小学、初中学生每周在校户外活动时间能达到14小时以上。四是加强青少年视力保护的指导和宣传,组织专业研究机构深入开展近视防控机理研究,为我省近视防控的政策制定提供更多的依据,尽量减少课内课外影响视力的不良因素,保护青少年视力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