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发挥文艺引擎作用 ,助力人文湾区建设的提案

2021-01-23 01:21:58 来源:本网原创稿件
  提出人:王晓 
  内   容: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塑造湾区人文精神”,增强人文湾区的文化驱动力和内部凝聚力,提升粤港澳大湾区的文化软实力。大力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展粤港澳三地文艺交流,在大湾区建设中大力提升大湾区国际文化形象,这是时代赋予文艺的职责和使命,在人文湾区建设中理所应当发挥引擎作用。
  一、 粤港澳三地文艺交流情况
  粤港澳文化同根同源,有着不可分割的地缘、文化血脉,三地文化认同是粤港澳三地紧密联系、交流合作的血脉纽带。一直以来,三地文艺界关联亲密,互动频繁。
  近年来,粤港澳三地文艺界密切合作,打造了一系列具有良好口碑的文艺交流活动品牌。“粤港澳台魔术交流展演”已成功举办四届;“粤港澳大湾区电影及公共传播人才培训班”面向粤港澳大湾区选拔及培训优秀电影及公共传播人才;“首届粤港澳大湾区高校美术作品展”则吸引6所香港和澳门高校的美术人才参与;合作拍摄《红海行动》《拆弹专家》《美人鱼》等影视作品。积极开展粤港澳大湾区学术交流、理论研讨活动,梳理粤港澳大湾区文艺传承情况和文艺家的艺术成就,撰写出版《粤港澳大湾区文艺观察报告》。
  2010年省文联首次建立了港澳委员交流合作机制,吸纳港澳文艺界代表为省文联委员。省文联八次文代会召开,推选了11名港澳文艺界代表(其中6名香港代表,5名澳门代表)担任省文联第八届委员会委员,12个省级文艺家协会设港澳兼职副主席共22人,其中香港11名,澳门11名。省文联定期邀请港澳委员及部分文艺界代表参与广东文艺事业发展的研讨和交流,共商粤港澳民间文化交流合作发展前景,为三地文化艺术的交流、合作和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存在的不足
  一是湾区文艺交流合作互动不够。珠三角各地与港澳文化交流合作的双向互动性不够,目前是珠三角走出去相对便利,港澳走进来的部分相对少且单一;文艺交流的主体多为政府,民间交流未充分激活,粤港澳联合主办的活动更少。
  二是湾区文艺创新创造活力释放不足。文化生产要达到提质增量,对文艺创新创造的引领力度亟待加强;多出文艺精品的氛围营造还不够,文化蓄势有余但绽放不够;优化文化产业政策还需加大,才能推动文艺创新产业跨越式发展。
  三是推动文艺发展的其他基础性工作不完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体系尚待完善和提质,文艺基础理论研究、文艺现状调查与决策咨询、文艺批评工作的开展等等都有很多提升空间。社会和市场主体参与文艺的开放程度不足,尚未形成活力迸发、竞争有序的良性发展态势。
  三、对策建议
  人文湾区建设的是我省文化强省的重要机遇和舞台,集聚湾区建设的文化驱动力和内部凝聚力,辐射影响带动湾区文化产业圈和文化新业态集群,为我省经济社会繁荣发展提供强有力精神支撑。
  一是培植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湾区文化。充分挖掘和利用岭南传统文化优势,以岭南历史文化资源、“一带一路”、大湾区建设、华侨文化等为主要内容,从更高层次凝聚大湾区发展共识,促进港澳与内地达成更深入的文化认同、政治认同,为维护祖国统一提供文化意识和政治意识上的保障。通过加强广东与港澳的文化交流合作,将新时期广东精神与香港、澳门的优秀发展理念结合起来,形成粤港澳大湾区独有的发展理念和实践精神,从而有力地推进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发展,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典范。
  二是创新文艺精品创作的推进引导方式。推出反映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发展的文艺精品创作工程,用高质量文艺产品引领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要加强对电影、电视剧、戏剧、音乐、舞蹈、美术等精品的创作孵化力度,给予专项资金支持。要提升专业化水平,采取项目扶持、采风创作、评论评奖、宣传推介等方式,创新精品创作生产运行机制,注重精品投入产出的考核评估,探索建立重点文艺项目创作生产签约制度和激励机制。
  三是促进文艺人才的交流互动。优化内地文艺家赴港澳,港澳艺术界人士赴内地文化交流的审批环节,在税收、出入境、公共服务给予政策支持。创新文艺人才培养交流合作机制,积极加强对港澳地区人才举荐力度,支持省级文艺家协会吸纳港澳会员。做深做实粤港澳青年文艺人才的交流活动,组织开展“港澳文艺青年岭南文化行”,在各类活动、培训中增加港澳青年文艺人才的比例。
  四是创新文艺品牌活动的组织举办。要提高文艺展演比赛活动的组织策划水平,立足湾区打造新的亮点,打造粤港澳艺术嘉年华。依托港澳影视优势,培植粤港澳影视品牌。把品牌活动与文化惠民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与文化传承结合起来,与文化旅游结合起来,与文化产业的发展结合起来,开辟更多有效的文艺服务渠道和载体。
  五是推进文艺与产业融合。要加强文艺的产业化运作,帮助文艺家将作品转化为产品,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要在整合文化机构、文艺社团资源的基础上,办好艺术作品网上交易廊、艺术品交易平台、微电影网络交易平台等文艺产业平台,广泛吸引个人、企业及社会团体参与文艺创作生产,形成推动文艺产业发展的社会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