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统筹“两园三道”高水平建设,引领北部生态发展区高质量发展的提案

2021-01-23 01:23:56 来源:本网原创稿件
  提出人:九三学社广东省委会 
  内   容:
  近年来,我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论述、对广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加快推动“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渐次成形。北部生态发展区作为我国“两屏三带”生态安全战略格局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全球意义的陆地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生态屏障与饮用水源涵养地,突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优势正在逐步形成。但相比“一核一带”,“一区”缺少重大平台和有力抓手,高质量发展的动能仍显不足。
  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广东段)、广东南岭国家公园(以下简称“两园”)先后布局,广东绿道、南粤古驿道、广东万里碧道(以下简称“三道”)等特色线性空间加快建设,为粤北各市依托生态资源优势厚植绿色发展优势、推动“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带来了难得机遇。当前,“两园三道”系列重点项目分属不同部门牵头推动,缺乏整体统筹和联动,对北部生态发展区高质量发展的带动合力也尚未形成。为此,建议:
  一、统筹推进“两园三道”规划建设,强化联动效应
  一是完善“两园三道”协同建设的工作机制。依托省全面推行河长制、广东国家公园建设、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广东段)建设、南粤古驿道保护利用等工作领导小组,将粤北“两园三道”联动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全面加强省级统筹协调指导。整合发展改革、自然资源、文化旅游、水利、生态环境、农业农村、交通、林业等部门政策、项目和资金,形成支持“两园三道”建设的合力。推动各有关市将“两园三道”作为引领高质量绿色发展的重要战略抓手,提高思想认识,落实主体责任,加强“两园三道”重点项目及配套工程建设等协调联动,发挥迭加效应。
  二是加强“两园三道”规划衔接和建设联动。两大国家公园空间邻近且部分范围重迭,要在规划前端做好衔接,协调生态保护修复、文化保护传承与旅游等绿色经济发展,统筹重要功能区和重点项目规划布局,共同打造国家公园入口小镇。结合粤北各市开展的碧道建设规划,统筹推动省立绿道升级、南粤古驿道保护修复,促进“三道”互联互通、共融共享,加强“三道”对“两园”重点地区的串联,整合周边自然生态、历史人文、特色村镇等资源,实现“两园三道”建设与区域生态文旅发展的互动互促。
  三是统筹“两园三道”基础性支撑项目建设。开展粤北“两园三道”区域联动发展专项研究,探索国家公园辐射区域发展和“三道”串联沿线文旅资源开发的模式、机制、路径等,谋划一批“公园+”“三道+”重点工程,储备一批区域联动发展的基础性支撑项目。支持粤北地区航空、高铁、高速公路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提高交通便利性。推动“两园三道”周边地区生态修复和旅游配套服务设施提质,打造优质旅游目的地。
  二、打造“两园三道”生态文化品牌,引领高质量发展
  一是加大宣传推广,共同打造“两园三道”区域品牌。积极开展“两园三道”内涵解读工作,引导社会关注,回应社会关切,推动形成“两园三道”生态文化品牌共建共享的社会共识。积极策划“两园三道”主题文化展示、科普教育和体育健身等系列活动,利用新媒体传播方式,打造“两园三道”全媒体传播矩阵,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宣传效果。培育“国家公园+三道融合”文化,传播“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理念,进一步突出粤北“好山好水好文化”的资源价值,带动生态文化保护与经济发展同频共振、相得益彰。
  二是依托国家公园集聚“流量”的品牌效应,辐射粤北生态文旅融合发展。强化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品牌影响,联动海陆丰革命老区、原中央苏区、东江纵队抗战史迹区、湛江渡琼作战始发地等红色文化资源,推动“红+绿(生态)”“红+紫(历史文化)”等文旅融合游线和功能区建设,焕发红色文化资源的时代价值,引领老区苏区振兴发展。以南岭国家公园建设为契机,协同做好北部生态发展区“生态修复、环境保护、绿色发展”三篇文章,联动肇庆星湖、清远飞来峡、连州地下河、河源万绿湖、韶关丹霞山等具有区域代表性的自然地景资源,策划区域旅游线路,构建一体化的生态文化旅游休闲体系,增强北部生态发展区绿色发展的内生动力。
  三是发挥“三道”线性空间网络优势,带动沿线地区转型发展。依托“三道”构建区域游径体系,以“三道+文化”“三道+体育”“三道+特色产业”“三道+旅游”等方式,统筹推进自然保护地、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带动沿线地区发展与乡村振兴。依托碧道建设,促进城市更新、产业转型升级,以优质的滨水空间环境触发知识、创新等新经济活动,引领旅游消费升级和亲水性产业发展,构建高质量发展的生态活力滨水经济带。
  三、以“两园三道”建设为契机,畅通“一区”与“一核一带”内循环
  一是依托两大国家公园整合区域生态文化旅游资源,对接珠三角巨量旅游消费市场需求,丰富旅游产品供给,提高休闲体验品质,打造面向粤港澳大湾区的优质旅游目的地。
  二是依托省立绿道贯通、大江大河干流碧道建设,构建通山达海的生态廊道和经济带,促进“一区”与“一核一带”之间经济、文化、生态等要素的对流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