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以补齐民生短板为着力点,助力我省打造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的提案

2021-01-23 01:25:17 来源:本网原创稿件
  提出人:九三学社广东省委会
  内  容: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是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关键联结点。“十三五”期间,我省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解决民生突出问题,不断增进民生福祉,人民生活有了可观可感的变化提升,但民生事业在部分地区、部分领域和局部环节还存在一些短板弱项,特别是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依然突出,粤港澳大湾区生活品质与世界一流湾区相比仍有明显差距。进入“十四五”,加快补齐民生短板弱项,是我省实现“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总定位总目标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我省统筹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造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的重要着力点。为此,建议:
  一、发挥公共投资联结供需两端的纽带作用,以补短板为导向扩大民生设施建设
  一是对标世界一流湾区,支持粤港澳大湾区高品质民生设施供给。围绕建设世界级城市群、打造优质生活圈的目标,高标准建设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加快推进同城化交通基础设施建。以广州、深圳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为引领,加快推动一批高品质消费集聚区、特色商圈项目规划布局和建设,引导境外高端消费回流。支持湾区城市共同申办世界级体育赛事,推动建设一批体育场馆,带动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品质提升,为文体消费拓展新空间。探索城镇集中连片地区公共设施配置标准和布局模式,建立公共服务与常住人口挂钩机制,推动公共服务设施向同等人口规模的城市升级。
  二是以粤东西北县城、中心镇为重点,实施“百城民生提质”工程。从供给端发力,加快补齐县级城市公共卫生、文化教育、人居环境、公共服务、市政设施等民生短板,增加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扩大“两新一重”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提高基础设施的系统性、安全性和服务保障能力。按照均等化、一体化要求,依托中心镇建设生活圈、服务圈、商业圈,因地制宜集中配置基本保障性公共服务设施、基础性生产服务设施和公共活动场所,辐射带动农村地区发展。
  二、创新思维推动民生事业高质量发展,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
  一是以市场机制提升民生工作质量。适应健康医疗、养老托幼、教育、文旅、体育等领域刚性需求快速增长的新形势,加快推动相关公共服务领域向市场开放,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延伸服务产业链条,构建高品质、多样化的公共产品供给体系。优化营商环境,完善市场竞争机制,倒逼民生工作质量和整体服务水平提升。改变民生设施“重建设、轻运营”问题,引入市场主体推进民生设施的运营、管理和维护,促进激活设施存量、增加服务增量、激发产业动能。
  二是以数字技术赋能民生事业发展。新冠肺炎疫情催生了在线教育、远程办公、线上购物、在线游戏、远程问诊等形成了新的消费热点,为经济恢复与发展注入了新势能。接下来,要乘势而上进一步依托数字技术引导智能消费、无接触消费、服务消费等新业态新模式有序发展,促进消费提质扩容。同时,推动运用数字技术解决社会公共问题,深度开发各类便民应用,加快发展数字教育、数字医疗、数字社保、数字就业、数字住房等,促进信息便民,增强公共服务供给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聚焦“堵点”“淤点”深化民生领域体制机制改革,畅通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循环
  一是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提高消费能力。完善城乡就业、养老、医疗、救助等社会保障体系,消除居民特别是低收入者消费后顾之忧,充分释放县乡居民消费潜力。通过健全工资性收入合理增长机制、拓宽财产性收入渠道等,努力保持居民收入与经济同步增长,不断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培育国内消费的主力军。落实带薪休假制度,鼓励国有企业等试行“2.5天休假模式”,扩大节假日消费。
  二是完善质量、维权等保障机制,增强消费信心。加强“质量广东”建设,围绕需求旺盛的消费品领域,建立健全标准体系,加强质量监管,提升产品质量,引导境外消费回流。加强“信用广东”建设,聚焦消费者权益保护关键环节,强化市场秩序监管,健全消费者维权机制,畅通消费者维权渠道,营造安全放心消费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