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发展我省内河游轮经济的建议

2022-03-07 16:21:23 来源:广东政协网

  大会发言材料之一

  葛林虎委员

  (代表民革广东省委员会)的发言

  ──关于加快发展我省内河游轮经济的建议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内河游轮经济是一种全新的休闲方式,通过庞大的产业链条,将成为我省航运业、旅游业的新增长点。西江、北江、韩江等航道条件适合,沿途既有丰富多样的自然风景,也有国际化大都市和历史文化街区。近年来,广东大力推进万里碧道建设,打造集生态、文化、景观和休闲功能于一体的复合型廊道,更为内河游轮发展创造了绝佳机遇。

  一、存在问题

  (一)对内河游轮经济重要性认识不足。游轮能对港口所在区域相关经济产生1∶10的带动效应。在欧美发达国家,包括国际邮轮和内河游船在内的游轮产业被称为漂浮在水上的黄金产业,已有100多年发展历史。在广东,不少地方对于发展内河游轮经济的认识严重不足,仍停留在普通水上客运的概念,且担心海事安全、水源污染等,因而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没有提上政府议事日程。

  (二)内河游轮经济规模较小。与国内外游轮的成熟运营相比,广东内河游轮经济还处于萌芽状态。珠三角部分城市开展了局部的小范围尝试,如肇庆羚羊峡游船、清远小北江游船、广州珠江夜游和南沙游艇会等。然而,广东还没有一条成熟的中长线路内河游轮航线,仍停留在短途水上旅游观光等阶段。

  (三)内河游轮设施明显滞后。西江、北江等航道主要用于货物运输,客用码头及泊位较少且分布欠合理。内河游轮专用码头缺乏,乘客上下不便。我省内河游轮吨位都比较小,船型设计比较老旧,由传统客运船只改造而成,多为10—100吨级,载客量都在50人以下,餐饮、住宿及娱乐设施提供能力不足,与国际上通用游轮的舒适性相距甚远。

  二、建议

  (一)加强内河游轮产业省级统筹规划。发展内河游轮经济是实施“一核一带一区”战略的需要,对促进乡村振兴意义重大。要积极借鉴国内外游轮发展经验,把内河游轮经济作为旅游发展的新业态和新增长点加以培育,明确发展战略目标,努力将现有国际邮轮的产业链延伸至近海游轮、内河游轮。建议省文化和旅游厅牵头,联合省交通运输厅、省自然资源厅、省水利厅、省生态环境厅、省旅控集团等,开展专项规划,研究制定我省内河游轮产业发展规划,对航线设定、游轮码头建设、水陆交通接驳、与游轮配套的产业及设施等进行统筹谋划,发展内河游轮经济。

  (二)推进沿岸景区提档升级。高标准打造“深圳—广州—清远—韶关”“珠海—佛山—广州—肇庆—梧州”等精品航线,丰富水上旅游客运多样化产品。在珠江和潭江等冲积平原,打造广府地区深度游,重点打造岭南水乡特色、红树林生态、咸淡水美食等游轮游。在潮汕地区,开发“汕头—潮州—梅州”航线,品尝潮汕美食,欣赏客家文化。在大湾区,重点打造“深圳—东莞—广州—中山、珠海”环湾区一体游,探索江海联程旅游产品。引导旅行社、购物商圈、星级酒店、历史文化街区等组成联盟,适时研究推出旅游餐饮消费套票,鼓励游客在广州二沙岛—小蛮腰—花城广场、深圳后海湾—欢乐谷—华侨城、珠海横琴岛—十字门水道—华发商都等岸上住宿游玩。

  (三)加大内河游轮配套设施建设。依托自然景区,将肇庆鼎湖段、西江与贺江交汇段,云浮南江口段,清远清城区段、英城镇段,韶关武江和浈江交汇段,潮州湘桥段等,划定为游船休闲旅游岸线。探索建设公共游艇码头,引入水上摩托艇、帆船龙舟等水上运动项目。针对珠三角地区河网密布的特点,开发500吨级精品游轮,营造特色民宿风情的私密空间。针对珠江口到西江、北江等中长航线,重点发展1000—3000吨级以上的中型游轮,参考国际邮轮运营方式,增加住宿、特色餐饮、娱乐休闲等功能。

  (发言者系民革中央委员、民革广东省委会常委,广州医科大学口腔疾病防治研究所所长,医卫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