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双减”背景下促进学校教育减负增效的建议

2022-03-07 16:26:15 来源:广东政协网

  大会发言材料之二

  许旋委员

  (代表民盟广东省委员会)的发言

  ──关于“双减”背景下促进学校教育减负增效的建议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有力回应了人民群众关切,引发强烈社会反响。社会各界都热切希望该政策能够切实落地,构建良好的教育生态。我省及时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双减”政策落地的细则文件,但如何通过“双减”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真正实现减负增效,还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

  (一)教育评价标准仍需完善,家长焦虑心态有待缓解。面对中考和高考的竞争压力,尤其面对普通高中录取率只有50%的巨大压力,加之历史上打造名校造成的义务教育学校差距过大,“双减”之后,家长焦虑心态不减,仍希望通过择校或私教等方式提高孩子的升学竞争力。

  (二)学校教学质量亟需进一步提升,教育主阵地作用有待强化。“双减”后,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落实“五育”并举成为关键问题。目前不少学校教师缺编,尤其是部分边远地区中小学的音体美劳课程有场地器材却无人授课。此外,学校非教学工作负担较重,各类督导评估和检查工作挤占了正常教学资源。

  (三)“双减”配套措施尚需细化,校内课后服务机制有待健全。“双减”配套措施存在“一刀切”,未能根据中小学差异、城乡差异等客观因素,做到因地制宜。不少教师成为承担校内课后服务的主体,基本“早七晚六”,影响了集中备课及业务学习,对应的激励机制也有待完善。不同区域和学校之间校内课后服务质量良莠不齐,引进的第三方教育信息服务运营商,在师生信息收集及代收费方面存在监管风险和隐患。

  “双减”不是最终目的,“减负”是为了促进“增效”,是为了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此,建议:

  (一)加快推进教育评价体制改革,营造家校社协同育人的良好氛围。一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改进教育评价体制。不把中考上线率以及重点学校录取率作为衡量教育成效的标准,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创新评价工具,开展学生学习情况全过程纵向评价、发展性评价及德智体美劳全要素横向评价,引导学校和社会破除“唯分数论”。二是加快推动义务教育学校均衡发展,对薄弱学校给予政策倾斜,加大资金和资源投入,增加普通高中指标到校比例,推动优质学校校长教师到薄弱学校轮岗,防止择校热、奥数热、学区房等话题炒作,突出义务教育的公益性、公平性。三是办好家长学校或网上家庭教育指导平台,引导家长树立科学的教育观、成才观,承担起帮助孩子养成良好学习、生活、体育锻炼习惯的家庭责任。四是大面积增加高中学位,争取国家授权广东部分城市试点将高中教育纳入义务教育,乃至取消中考分流,减轻家长学生的焦虑。

  (二)配齐配强师资队伍,切实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一是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优化教学内容,评选普适性的优秀教研成果进行推广。打造在线教育资源平台,将优质课程以双师课堂、远程授课形式输送到边远地区学校,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二是大力精简、严格规范各类督导检查和“进校园”活动,让教师把时间和精力更多地投入研究教育教学工作。三是对教师总数及工作量进行调研和科学核算,根据现实情况合理增加教师编制。

  (三)完善“双减”政策配套措施,加强校内课后服务和监管。一是教育部门要倾听师生和家长意见,从本地实际出发考虑学生接送时间、餐食午休、课外作业以及教师工作时长等问题的解决,出台更接地气的“双减”细则。二是制定符合各地实际的财政补助、课后收费及教师补助标准,把教师承担校内课后服务工作量按正常课时计算,与绩效工资挂钩。三是规范校内课后服务第三方运营平台的管理与风险监控,提高课后服务质量,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

  (发言者系民盟广东省委会常委,华南师范大学化学学院教授,教育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