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陈列在岭南大地的文物活起来

2022-03-07 16:51:49 来源:广东政协网

  大会发言材料之十

  曹劲委员的发言

  ──让陈列在岭南大地的文物活起来

  绵延不断的文明进程,在岭南大地留下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截至目前,我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登记点3.7万余处,全国排名第七;我省拥有8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排名第三。这些陈列在广东大地上的文化遗产,数量众多、类型丰富、特色鲜明,是岭南文化的瑰宝、文明发展的见证。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秉承“守护民族文脉”的历史自觉,立足“坚定文化自信”的战略高度,前所未有地高度重视文物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对文物工作作出了上百次重要批示,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坚持保护第一”“保护文物也是政绩”“让文物活起来”“走出一条符合国情的文物保护利用之路”等要求,为新时代文物事业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应乘势而上,不负使命。

  一、我省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文化遗产数字化建档等基础工作薄弱。长期以来,由于人力财力投入不足,我省文物资源数字化建档工作薄弱,大量的不可移动文物和文物保护单位缺乏精准坐标,缺少精确的矢量测绘图,许多重要的遗产至今没有三维激光扫描测绘数据,这意味着重要的文物信息不能全面、有效保存,一旦发生损毁将带来无法挽回的遗憾,同时也导致文物保护工作难以与其他相关空间规划融合,更难以开展智慧文博等工作,制约着新时代文旅智慧服务的不断深化。

  (二)文化遗产保护成果不能充分为社会、公众共享。近年来,广东在文物考古方面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绩,但社会公众对遗产保护的关注度和参与度仍有待提升,文物价值阐释和展示手段不够丰富,重要考古成果的考古遗址公园建设进展缓慢。

  (三)在粤港澳大湾区层面,三地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缺乏交流和联动。例如,过去两年,广东省粤港澳大湾区文化遗产游径建设工作已经取得初步成效,但仍局限于省内,未能联通港澳,行业内的交流与互动也较少。

  二、建议

  (一)夯实基础,切实完善文物信息资料建档工作。制定规划,有计划地先完成省内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数字化档案建设,建立数据库,将文物保护规划纳入地方国土空间规划,持续推进广东省不可移动文物管理平台建设。在此基础上,利用“互联网+文物”“科技+文物”,不断丰富文物价值传播的手段。

  (二)整合资源,加大遗址保护与遗址公园建设力度。重点推进青塘遗址、古耶贝丘遗址、笔架山潮州窑遗址、虎门炮台及硝烟池遗址、上川贸易岛等遗址公园建设工作。规范考古遗址公园的规划与建设,营造既符合遗址保护要求又充分阐释遗址价值的公园场景。坚持考古遗址公园的公益性,进一步探索运营模式,将其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让文物保护利用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

  (三)深挖细耕,做好海上丝绸之路保护与申遗工作。不断完善和丰富我省申遗名单。除已列入国家申遗名单的遗产点外,我省还有不少具备突出普遍价值的史迹点,应积极争取在条件成熟时增补进全国海丝申遗名单,完善和丰富海上丝绸之路的遗产构成要素。按照申遗的各项标准和要求,不断推进申遗点的各项文物修缮、环境整治和遗产展示工程,提升展示与利用水平。

  (四)创新思维,推进粤港澳大湾区文化遗产共建共享。以粤港澳大湾区为重点,以历史人文为纽带,将三地的文化遗产在时空上进行有效串联整合,共同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孙中山、海上丝绸之路、华人华侨、古驿道等文化遗产游径,并通过文化名人大营救、中央秘密交通线、华南抗战办学等线性项目挖掘三地共同的历史记忆,不断丰富游径节点内涵,提升品质,以文聚力,开展青年研学交流,增强三地情感联系,推进大湾区文化融合和人文湾区建设。

  (发言者系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文艺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