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出人:章成国
分 类:综合
办理类型:主办会办
主办单位:省卫生健康委
会办单位:省民政厅、省医保局、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中国银保监会广东监管局
内 容:
一、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指标尚未落实
为了构建“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多层次、多元化、多选择服务养老体系。广东省于2018年11月印发了《广东省养老服务条例》,明确要求“新建住宅小区按每百户不低于20平方米的标准配套建设养老服务设施…旧城区和已建住宅小区无养老服务设施或者养老服务设施未达到规划要求和建设标准的,按照每百户不不低于十五平方米的标准,通过新建、改建、购置、置换、租赁等方式进行配置”。即在新、旧居民小区均要求配建养老服务设施,为居家养老人群提供活动场所。据了解,我省目前大部分区县新建住宅小区尚未严格按照条例要求建设养老服务设施,旧城区的养老服务设施建设也处于试点阶段,部分区县尚未纳入国土城乡规划,也未完成建设。
二、养老服务护理人员队伍不强
养老服务护理人员工作强度大、环境差、时间长、待遇低,从业人员意愿较低。目前,大部分区县养老机构缺乏专业护理人员,普遍以招收中老年女工为主,甚至是否能招到人也成为难题。现有的护理人员普遍存在文化知识水平较低、专业技能程度不高、待遇和社会地位低等现状,致使护理队伍稳定性差,人才流失严重,满足不了日渐增多的老年人的需求。
三、家庭病床覆盖率不高
目前我省的家庭病床覆盖范围还不够广,主要原因一是缺乏签约的家庭医生。家庭医生需要上门服务,工作艰苦,环境差,目前签约的医生多为基层医务工作者,家庭医生队伍人手匮乏;二是能提供家庭病床服务的医院不多,目前全区仅有一至两医院有建立家庭病床,二、三甲医院签约率更低,对复杂病症的家庭诊疗力度还不强,家庭病床覆盖率还不够广泛。
建议:我省的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老龄化背景下老年疾病负担问题日渐凸显,构建有效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应成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为老年人服务发展中的核心内容。为此,建议如下:
一、加快建立健康监测和紧急救助体系。整合民政、公安、消防等服务资源,以社区、村庄为基本单位,以基层医疗服务机构为主,利用居民健康档案和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对重点人群健康状况的实时监测,推进疾病监测紧急救助体系,对有需要的人群提供紧急救助。
二、尽快推进上门医疗服务。一是清除当前针对行医地点、开具处方等制约上门医疗服务的政策障碍,针对服务对象、服务主体、服务流程、服务内容、收费标准等出台具有可操作性的实施细则。二是服务对象优先考虑失能、半失能老年人以及独居老人或其他有需求的老年人。三是服务内容初期应以治疗风险较低的常见病、多发病诊疗为主,并充分利用正在快速发展的小型化、便携式医疗设备。四是服务主体以既有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主,稳步发展专门提供上门医疗服务的机构。
三、改革相关医保支付方式。一方面,借鉴欧美发达国家的普遍做法,改革支付制度和激励机制,对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建议实施按照人头承包的总额付费方式,对于疾病预防控制做的好、费用控制有效的机构,应更多利用结余资金奖励医务人员。另一方面,将上门医疗服务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在范围保障上同在医疗机构进行诊疗并不存在差异,将上门服务中的医疗项目,参照坐诊服务标准报销相关费用。同时,可向服务对象单独适当收取上门服务费,有关收费主要用于对开展上门服务的基层机构工作人员的薪酬激励。对于特殊困难群体,上门服务费可考虑由社会救助资金承担,节约老年人去医院特别是大医院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等间接成本。
四、完善社区居家养老健康服务。一是积极探索“物业服务+养老服务”模式,利用社区各类闲置和低效使用的公共房屋和设施,办理必要的手续后交由物业服务企业改造用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建立养老服务专业人员队伍,专门提供助餐、助洁、助急、助行、助医等定制养老服务;二是建立“虚拟养老院”--智慧养老信息平台,将社区老年人生活情况、健康状态、养老需求、就医诊疗等数据信息纳入统一的数据平台管理,开辟家政预约、购物购药、健康管理、就医挂号等网上服务功能,提升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智能化水平;三是组织成立社区老年人服务志愿者队伍,为老年人提供“点菜式”便捷养老服务的同时,组织老年人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不断满足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
五、推进相关配套改革。一是加强专业人员队伍建设,整合全科医生、药剂师、高质量的护士、生活护理师等多方面人才。二是将居家医疗分为平稳处置期、发生急性变化期以及进入安宁疗护期三类,通过有效的功能定位和合理的利益机制,形成兼具综合性和连续性的健康服务机制。三是建立并完善风险防范机制,设置独立第三方机构,提升处理上门医疗服务以及紧急救助服务中事故纠纷的处理能力。四是引入专项保险提供经济风险保障,对上门医疗服务和紧急救助中所发生的事故责任划分以及风险赔偿进行清晰界定,从经济风险保障上消除医护人员提供上门医疗服务和紧急救助的后顾之忧。五是充分发挥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提供的支持,切实推进老年健康领域互联网+事业发展,助力构建有效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