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出人:广东省工商联
分 类:经济
办理类型:
内 容:
当前,我省有关部门为企业提供的金融服务有关数据没有归口管理单位,数据零散于政府部门、金融机构,未形成有效的数据资源,数据碎片化,容易被篡改且难以利用,无法实现大数据分析和形成区块链结构。以深圳为例,深圳银行业有107家,保险业有105家,证券业超过300家,深圳市地方金融监管局成立的金服平台对接了全市的相关公共数据,整合了全市的金融机构,提供相关惠企政策,但涉企金融数据仍存在大量缺失,并且数据标准化程度较低。为切实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利用大数据、区块链技术重构我省金融授信体系,建议如下:
(一)统筹推进金服平台对接各领域涉企金融服务信息归集,打通数据壁垒。建议省有关部门进一步融合市场监管局、工信部、财政部等与企业发展密切相关的公共信息部门,统筹多个政府部门整合数据。在信息归集方面可通过云平台等应用技术解决各单位信息孤岛问题,通过对收集的信息,如工商信息、财务数据、业务数据、行为和社交数据进行标准化和结构化处理,并增强数据的可获得性和流通性,为后续运用大数据等技术进行授信体系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支撑,以便更好地落实普惠金融和服务于实体经济。
中小微企业在不同金融机构间授信评价不同有多种原因,存在金融机构对企业信用数据信息不对称以及相同数据层面的评价标准不同的问题。
(二)探索运用多方可信计算技术将已汇集数据分析,建立联合授信评估模型,改善企业授信情况。建议省金融监管部门在信息安全保障的基础上,试点探索利用多方可信计算和联邦学习技术,在保护数据隐私安全甚至是不采集数据的情况下,将企业在不同金融机构中的信息进行汇总分析,充分利用汇集的数据进行应用,包括但不限于建立企业360画像、多维度风险评分矩阵,财务状况/现金流诊断等,研究建立授信评估模型,并纳入银行授信体系中进行授信增强,形成金融机构间的企业信用评级结果,并探索建立联合授信模式,改善同一企业不同金融机构对其授信评级大相径庭的现状,提升授信效率并同步风险。
在现有的担保授信融资方案的基础上加入区块链技术(同时需要考虑安全及效率要求),将授信额度合同、历史借贷记录、剩余授信额度等全部记录在区块链上,借助区块链技术的分布式加密记录及不可篡改性,实时同步校验参与各方的担保授信额度,能够从根本上改变投融资双方信息不对等地位。
(三)开展中小微企业区块链授信评估试点,通过统一平台发布融资产品,解决中小企业抵押担保、借新还旧等问题。建议可利用“双改”政策,在前海深港合作区试点开展中小微企业区块链授信评估,联合部分金融机构,为评估达标企业发放贷款,建立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中小企业融资新模式,为中小企业融资约束提出相应的可行性方案。由省政府牵头,采取区域、行业试点形式,通过统一金融服务平台发布基于企业数据分析形成的无抵押授信模型融资产品。也可借鉴高新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经验,对授信评估模型评分达标企业进行贷款担保,进一步将信用资产有形化,进而突破目前的金融授信体系。供应链体系上,企业间的支付结算模式由交易双方的强弱势关系决定,当强势核心企业向上游中小微企业采购时,往往会采用赊购的方式,形成应收账款。由于应收账款真伪难辨,加上核保核签手续繁琐,容易发生操作风险和欺诈风险,难以融资。
(四)建立区块链应用标准,应用区块链技术,助力中小微企业应收账款融资。建议由省市场监管局牵头制定区块链应用标准,联合省金融监管局、银行等部门单位,引导产业链中的核心企业、金融机构对区块链、智能合约技术进行创新与应用;建立安全防范体系标准,确定金融科技安全监督主体和明确职责,引入技术先进、效益良好的金融科技公司,缓解中小微企业普遍存在的应收账款融资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