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出人:民建广东省委会
分 类:医卫体
办理类型:主办会办
主办单位:省卫生健康委
会办单位:省政协办公厅、省生态环境厅
内 容:
我省第三方医学检验产业发展起步早,基础好,处于全国领先地位。达安基因是全国最大的核酸检测试剂盒生产企业,万孚生物是全国最大的抗体检测试剂盒生产企业,金域医学是全球单个检测量最高的机构。
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省充分发挥科技创新优势,众多科研企事业单位全力投入疫情应急攻关,全方位构筑“防、检、治”一体化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体系。其中,第三方检验检测机构和检测试剂盒生产企业在抗击疫情中表现突出。
为应对突发疫情,我省部分城市在全市范围内连续进行多轮大规模核酸检测,这对第三方检测机构、核酸试剂盒生产企业而言,既是新的发展机遇,也是新的挑战。目前,第三方医学检验检测在全员核酸检测中仍存在检测数据传输效率不高、检测配套设施不健全、检测任务分配不均、专业技术人员短缺等问题,亟待自上而下推动解决和完善。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检测数据传输效率不高。检测系统对接不稳定,本次核酸大规模筛查的信息采集、检验结果发放等数据都在葵花码、粤核酸等系统上处理。省、市系统此前未承受过大批量的数据上传,全员筛查时系统多次出现数据导入慢、结果上传慢、数据信息获取失败、导出数据信息不全等问题,严重影响检测效率,甚至造成检测现场人流拥堵。比如,在广州2021年上半年大规模核酸检测中,粤核酸“葵花码”虽然有6个数据通道,但仍多次出现个别通道使用人数过多导致登录困难等情况。
(二)检测配套设施不健全。全员核酸检测要将大量采集样本送至相应实验室,部分企业反映样本运输所需车辆及设备不足,需要委托外部机构将采集样本送至实验室,导致影响检测效率。另外,医疗废弃物处理困难,第三方检测机构处理废弃物的流程一般是本单位先集中收集、贮存,然后交由有资质的专业公司定期集中回收处置。在大规模核酸检测过程中,产生的医疗废弃物数量庞大,大大超过了第三方检测机构废弃物容纳能力,需要专业公司加快搬运处理。
(三)检测任务分配不均。目前各地政府往往将检验任务下发给大型第三方检测机构,导致各大型机构检测任务繁重,需要大规模加班加点方能完成任务。小型第三方检测机构虽有积极参与抗疫检测的意愿,而又未能承接到相关的检测任务,导致产能闲置。调研中,广州永诺医学检验所、欧蒙未一医学检验实验室、广州嘉检医学检验所等多家小型第三方检测机构,均表示已向市一级有关部门报备检测产能,但并未接到政府指派的检测任务。
(四)专业技术人员短缺。样本采集是核酸检测流程的第一道关卡,关系到整个检测流程。在全员核酸检测的关键时期,专业的采样人员队伍较缺乏,导致影响采用质量和效率。同时,第三方检测机构专业技术人员也严重不足,导致检测能力受限。
三、主要建议
(一)提高检测数据传输效率。一是为保障核酸检测系统稳定,进一步升级省葵花码系统、粤核酸系统,优化接口性能,并分片区使用数据通道,进一步开放对接第三方检测机构,开发专用接口通道,提高接口效率,同时协调运营商配合畅通网络服务,保证系统数据导出、检验结果上传高效进行。二是提升协调对接层次,从省一级层面推动以上工作,由省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牵头,会商卫健、公安等部门,对检测机构推送的数据录入进行流程再造,提升数据传输核对效率。
(二)健全检测配套政策和设施。一是在大规模筛查工作中,开通路面交通绿色通道,探索放开低空管制,利用无人机开展样品转运。比如,广州市亿航载人自动驾驶飞机一次可运载3500个采样管,可将城区1小时车程缩短至10分钟以内。提升医疗废弃物处置能力,二是加强回收与处置能力,增加废弃物储存卸载专用场所,适当增加有资质的废物回收公司数量,建立区域回收平台,引入服务竞争,促进行业健康发展。三是完善专项政策措施,将检测中产生的废弃物处置纳入政府基础设施范畴,引导国资或社会资本投资建设规范化的废物处置设施,为第三方检测机构的快速发展提供保障。
(三)全面提升检测能力。一是加强顶层规划设计,强化检测能力布局,坚持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无备,将检测实验室纳入卫生强省建设重要内容,在粤东西北中心城市统筹布局一批检测机构,储备相应场地及物资,以备随时启用。二是在大规模核酸检测中,除了依靠大型检测机构外,可搭建公共平台,积极推动小型第三方检测机构通过平台承接上级检测任务。
(四)加强采集、检测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一是借鉴民兵“预备役”制度,组建应急医疗预备队。全面摸查和掌握各地区在学在职和退休医护人员以及拥有职业资格、有从医经历的专业人员底数,组建各级公共卫生应急医疗预备队,定期开展培训和应急实战演练,确保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二是通过设立、引进专业培训机构,快速培养符合需求的专业检测人才,缓解检测人才需求紧张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