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进一步健全应收账款防拖欠长效机制,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提案

2022-01-18 10:00:11 来源:广东政协网

  提出人:民建广东省委会

  分  类:经济

  办理类型:

  内  容:

  中小企业量大面广,是最具活力的企业群体,是扩大就业、改善民生的重要支撑,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2021年以来,受疫情多点散发和开工受限、供应链断裂、原材料上涨、土地租金成本上涨、拉闸限电、国际贸易不畅、汇率上涨等不利因素迭加,中小企业应收账款增长较快、被拖欠情况增多。据统计,截至2021年10月底,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收账款18.90万亿元、同比增长11.3%,应收账款平均回收期51.6天;广东为2.8万亿,占总量的15%。中小企业回款慢、账款拖欠问题,加剧了中小企业资金困境,甚至危及企业生存。

  一、当前我省中小企业应收账款拖欠的原因分析

  1.产能过剩是根本原因。大量企业生产的产品积压销售困难导致强势买方市场,所以企业采取商业信用作为促销手段以销售产品,买方市场越强势导致的账期就越长,企业资金链面临的风险就越大,也会同步转移到行业上下游的中小供应商。

  2.市场规则和营商环境还有待改善。一是企业宁可追债,也不愿意用法律诉讼,担心大企业的影响力会让官司难打等。二是虽然《政府投资条例》《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相继出台,为治理拖欠问题提供了坚实的法治保障,但目前工信部门作为牵头单位主要发挥协调和督促职能,执法能力和手段均不足。三是国家在2019年和2020年对账款拖欠进行了集中限期清理,主要针对政府、事业单位和大型国有企业,但非国有大企业基本没有成为清欠对象。因此,民营大企业拖欠现象依然比较突出。

  3.大企业滥用市场优势地位,恶意拖欠中小企业账款。大企业利用优势地位提出不合理付款条件,如超长账期、大量使用票据、苛刻验收条件等,很多中小企业即便账款被拖欠,出于维系合作关系的考虑,也不敢或不愿通过法律手段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例如,广东某大企业从2015年到2021年9月,企业的销售收入增一倍,而应付账款却翻了两倍,账期也非常长,长的超过100天,短的也有70天左右。

  4.国企拖欠现象重新抬头。一是由于近年来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部分国有企业亏损面不断扩大,导致账款拖欠现象严重,账款构成比例上升、账款周转率下降等风险开始显露。二是部分国企在重大项目出现未立项先招标的现象,下游中小企业备货积压,也造成了大量占压中小企业资金的现象。

  5.商业汇票乱象频现。以小家电供应链生态来说,“3+6”长度的账期,是行业常态:即账款3个月到期后,下游客户会再开一张6个月到期的商业承兑汇票。导致小企业原来一年能周转4次的流水,变成不到2次。此外,存在高利息回收商票套利、企业直接或间接地要供应商到指定的地方贴现等乱象。

  二、我省进一步健全应收账款防拖欠长效机制的建议

  1.支持和引导中小企业加强技术、商业模式的创新,提升话语权并缩短回款周期。一是鼓励企业进行创新,用新产品供给创造出新的需求,生产产销对路的产品,从根本上解决企业的账期问题。二是指导企业进行营销模式和商业模式的创新,利用现代先进通讯和互联网技术减少中间流通环节,特别是要对B2C模式进行继续探索和创新,通过企业和用户的直接对接以大幅度减少企业账期。

  2.加大财税扶持和金融服务力度,缓解中小企业账期困局。一是通过减税或者财政补贴的方式,缓解企业因账期过长导致的流动资金短缺问题,帮助企业渡过难关。二是鼓励金融机构探索各种金融创新模式特别是消费金融模式,积极参与中小企业账期问题的解决,为消费者提供各种金融服务,以直接缓解供货商账期上升的压力。

  3.进一步完善营商环境。一是把解决拖欠中小企业款项的立法、执法作为评估营商环境、中小企业发展环境的重要指标。二是严格执行《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整治滥用市场优势地位恶意拖欠账款行为。三是研究将“大企业拖欠中小企业账款”规定为滥用市场地位的行为,在反垄断法制度体系框架下解决民营大企业拖欠问题。

  4.建立完善的被拖欠方投诉报告制度。一是加快广东省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投诉平台(广东省违约拖欠中小企业款项登记平台)的受理确认,畅通企业投诉渠道,让拖欠的后果能快速体现。二是建立企业征信体系,将无故延长账期或者赖账的企业计入诚信档案,定期向社会公布,并对失信企业日后在市场中从事企业活动给予一定的惩戒,如在融资、投资、投标、企业合作等方面给予限制。

  5.鼓励银行机构完善债权人委员会制度。进一步完善债权银行信息共享、客户评价、联合授信等机制,确保一致行动,加强与企业、地方政府之间的沟通协作,维持稳定的信贷支持,有效解决企业因账期造成资金短缺所面临的破产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