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出人:民建广东省委会
分 类:经济
办理类型:主办会办
主办单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会办单位:省科技厅、省地方金融监管局
内 容: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动产业数字化,利用互联网新技术新应用对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全角度、全链条的改造,提高全要素生产率,释放数字对经济发展的放大、迭加、倍增作用”,这为推动产业数字化指明了总体方向。传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虽然正处于刚刚起步阶段,但必将成为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的重要途径。
一、我省传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现状与问题
(一)企业需求方缺乏意愿、决心和能力进行数字化改造
据调研企业反映,数字化转型的整体情况是失败率较高,制造业企业利润率偏低,缺乏数字化所需要的各类要素,包括信息化技术和管理人员,数字化所需要的资金,协同采集数据相互融合的新制造设备等。据调查,在东莞57.01%的企业信息化部门人员为5人以下,31人以上的比例只有12.5%。组织架构僵化,业务流程再造及协作优化难度大,基础数据集成困难,孤岛纵横,数据反馈滞后。
(二)传统制造业全产业链的数字化改造成本高、协同难
传统制造业产业链上的工业产品制造商、设备制造商、原材料供应商、销售代理商、零配件供应商等角色过多。布局一条产值1000万的柔性化生产线的成本约800万元,对于中小微企业显然力不从心。在转型过程中通过信息技术改进生产组织方式和商业模式、品牌营销模式等也存在困难。
(三)传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服务商缺乏
传统制造业企业在数字化转型取得的效果、回款、配合能力方面无法与新兴企业相比,数字化平台服务企业更愿意选取新兴产业开展服务。为传统制造业带来乘数效应的优质数字化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数字化服务整体方案解决商更是缺乏。2020年广东省传统制造业规上工业企业约35000家,全省预计到2025年将引进培育500家左右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服务商,而目前不过一半。远远满足不了制造业转型的需要。
(四)没能找到符合传统制造业发展规律的实施路径
制造业的行业类别共31个大类,179个中类,609个小类,每类行业具有不同的数字化转型痛点。新兴行业的崛起是伴随着数字化、智能化而兴起的,但对于传统行业来说,由于长期形成的生产管理模式、人员结构、设备环境等,数字化转型容易急于求成或改造难度大。
二、推动传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建议
(一)加快推动传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加快用5G改造工业内网的速度,促进信息技术网络与生产控制网络相融合。二是以更新换代为契机,推动设备智能化,改变传统制造业内部薄弱的基础设施。三是以“5G+工业互联网”的起步为契机,推动数字化降成本易运维。鼓励传统制造业入园区共享信息化基础设施,打好5G网络全覆盖的园区基础,降低传统制造业企业的成本顾虑。
(二)加快全行业全流程数字化改造速度,为数字化转型赋能
加大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管理生产。一是在生产制造环节,实现关键设备、生产线的柔性化、个性化、定制化生产。在工艺创新、质量监控、远程监测调度等方面,提升协同制造、敏捷生产、供应链整合能力。二是在研发设计环节,通过革新工艺、参数优化、仿真技术运用等实现技术端突破。在经营管理环节开展智能化感知、智能分析、科学决策的精准化管理。三是在质量标准引领、品牌营销、个性化定制、体验式消费方面,以数字化为核心。
(三)挖掘和拓展一批传统制造业转型的典型场景,推动正向示范带动作用
一是选取重点行业重点企业进行经验推广。选择有实施基础和能力、需求迫切并且能快速体现数字化价值的行业率先发展。如电子设备制造、造纸、服装、电力、冶金等。二是选择对我省经济发展有撬动能力的产业集群率先试点。树立数字化转型标杆,促进企业“上云上平台”、建立产业园和集聚区数字化转型示范区等。三是在应用场景的选择方面分层次、分步骤实施。在灵敏度要求不高、人力成本高的行业领域的企业从现场辅助装配开始,再到机加工、注塑、包装等环节实现设备上云和人机协同。
(四)依托智能制造龙头企业和协会组织建立行业“数据大脑”
一是完善数字化制造企业与传统制造业企业的对接共享平台。企业通过平台服务进行采购选型、供需对接,得到更方便、价廉质优的服务支持。二是打造数字化转型的服务支撑平台,以龙头企业和龙头服务商牵头,通过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开展产业联合体的数字化运营、产业供应链协同、制造平台共享等解决产业发展的难题。
(五)营造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的良好环境,培育产业数字化发展生态
一是加快推动数字化技术提升、产业链生态(龙头)加速、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政策服务等赋能计划,形成以用户价值为核心的数字化生态平台。二是构建传统制造业转型的融资模式,引导金融机构设定对传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专项“数字贷”,通过贷款风险补偿制度、融资租赁贴息等让中小企业享受更多的金融政策红利,让银行更敢贷,更愿贷。三是加强传统制造业人才储备和提升,推动更多行业创新者进入传统产业数字化改造的赛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