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出人:民盟广东省委员会
分 类:经济
办理类型:主办会办
主办单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会办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教育厅、省交通运输厅、广东省通信管理局、省住房城乡建设厅
内 容:
案由:
作为汽车产业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产物,智能网联汽车是汽车与交通出行领域智能化、网联化发展的主要方向,也是国家和我省重点支持发展的产业。广东省发展汽车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1—2025年)提出要“推广智能网联汽车,打造示范应用区”。根据《车联网知识产权白皮书2020》数据统计,中国是最大的全球车联网领域专利产出国,其中广东是前三大专利原创省份。近年,广东按照“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的原则大力推进、逐步形成优势互补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布局,产业基础不断增强,科技创新不断进步,跨界融合不断加速,“车路协同+单车智能”协同发展,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共享化发展模式逐步形成。广东成为国内率先将中国的智能联网和无人驾驶汽车从战略规划高度正式落地到产业运营的省份。智能联网和无人驾驶汽车是汽车产业未来战略的制高点,如果能抢得先机,将是我省汽车产业“由大转强”的突破口。但目前,广东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在产业生态、产业技术创新及运营政策等方面还存在以下问题:
1.产业生态有待完善,整体规划不足
广东与世界级汽车产业集聚地区相比,产业生态还不强壮,缺乏具备雄厚研发实力和品牌的行业巨头,产业供应链还未稳固完善。目前,我省尚未出台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整体规划,“强链补链”工作也有待推进。
2.原创性技术的研发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
在目前各地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情况下,我省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原创性领先成果不足,在自动驾驶等智能算法技术上还需要进一步提升性能。虽然百度-阿波罗、小鹏汽车等企业都已经具备了不错的基础,但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3.自动驾驶商业化运营政策不明朗
自动驾驶技术验证已经历时10多年,具备了商业化落地的条件,但目前广东省在自动驾驶商业化相关法规建设方面比较欠缺,亟需出台相关的管理及运营政策对自动驾驶商业化运营予以规范和指导,以保障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稳步发展和技术进步。
4.车联网身份认证和安全信任体系缺乏
加快建立车联网身份认证体系安全是车联网产业健康发展的基础前提,对于保障车联网通信安全、打破信息孤岛、促进车联网应用场景的规模化发展等具有重要作用。而目前,我省车联网身份认证和安全信任体系的建设仍有待加强。
5.智能网联汽车规模化测试有待推进
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全域开放,对于实现智能网联车规模化运行意义重大。目前在广州等部分地区已经有了较多的车辆投入测试,但全省而言尚缺乏统一的测试道路分级、测试车辆检测、测试牌照要求等方面标准,不利于推动智能网联汽车落地运营。
建议:
1.开展顶层设计,明确产业发展布局和整体规划
要加强省市合作,由省有关主管部门牵头建立较为清晰的广东智能网联汽车的产业地图,适当的组团和分工,避免全面开花,平均用力而产生的“浪费”。要明确整车制造、网联技术、汽车电子的集聚区分别以哪些城市为核心,哪些城市为配套,要形成哪些城市群来孵化产业集群,形成产业链核心节点,通过精准招商,重点培育和引入国内外拥有高等级自动驾驶技术的企业和汽车零部件龙头企业及智能网联核心技术研发机构等,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供应链乃至产业生态。
2.促进产学研紧密合作,提升原创技术水平
以广东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布局为基础,发挥既有的汽车工业和科技产业优势,集中力量攻克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的一些关建技术或环节。对新能源汽车、智能汽车、车联网、关键汽车零部件编制技术路线图,明确中长期发展方向,引导和推动技术创新发展。梳理需自主的“卡脖子”技术,建立我省清晰的核心关建技术清单,省市相关政府部门给予政策或资金上的扶持,设立相关的研发项目,集合广东高新技术企业、省内高校、科研机构以及全国乃至全球可用的技术力量共同研发,努力形成产业基础性与关键性的竞争力。
3.尽快出台自动驾驶商业化运营相关政策法规
要加快建立健全智能网联汽车商业化运营的法律法规,通过规范性文件或法规、法律等形式保障商业化落地,促进智能网联汽车进入营运汽车市场。建议选取广州、深圳等地先行试验,尽快出台乘用车、公交车等自动驾驶车型的商业化运营配套管理政策,加速推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集群发展。
4.加强车联网身份认证和安全信任
构建标准开放的车联网身份认证和安全信任体系,推动商用密码应用,保障蜂窝车联网(C-V2X)通信安全;广泛开展车联网身份认证和安全信任试点工作,鼓励有申报资质的企业积极申报试点,做好协调指导工作,促进车联网应用场景的规模化发展。
5.加快推动智能网联汽车规模化测试及示范应用工作
统一全省测试道路分级、测试车辆检测、测试牌照要求等方面标准,推动省内各地的测试牌照互认、测试车型互认。参考北京、上海、无锡等城市的先行经验,尽快开放高速公路道路测试,发展开放测试道路群,提供从自动驾驶测试到车路协同测试,从通信测试到终端测试的全方位服务,进一步推动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大规模应用。逐步实现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全域开放,实现“测试车辆全省通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