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推进广东滨海旅游公路建设的提案

2022-01-18 10:35:27 来源:广东政协网

  提出人:民盟广东省委员会

  分  类:经济

  办理类型:

  内  容:

  案由:

  在我国旅游业亟待以交通为抓手全面发展的大背景下,交通运输部等部门印发了《关于促进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大力发展“交旅融合”“快进慢游”。2021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广东拥有全国最长的海岸线,滨海旅游资源极具特色、禀赋优良、潜力巨大。已规划建设的广东滨海旅游公路,将串接沿海14个地市,辐射沿线规划的20多个滨海新区,连通90个旅游景区,可撬动5500亿元的滨海旅游市场、拉动8000多亿元的GDP,对促进“交通+旅游”新业态发展、补齐我省沿海经济带和旅游休闲带发展“短板”、加快我省区域城乡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支撑作用,必将为我省沿海社会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目前,广东滨海旅游公路已纳入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省交通运输厅将全线划分为11个标段统筹推进项目工作,其中阳江、茂名、汕头、惠州等市先行工程已开工建设,然而建设中存在以下问题:

  1.滨海旅游公路线位有待纳入地方规划并落实。为充分展现广东优质的海岸资源,体现“交通+旅游”融合发展理念,滨海旅游公路线位基本沿海岸线布设,然而目前各地市对建设广东滨海旅游公路积极性不高,地方国土空间规划未将滨海旅游公路线位纳入,未明确滨海旅游公路路线走向。部分地方公共海滩“私有化”现象普遍且严重,优质的海滩资源出让给地方项目或房地产商等,导致滨海旅游公路线位被迫绕行。

  2.用地指标难落实。广东滨海旅游公路涉及多个城市,途经多种地类,鉴于广东滨海旅游公路用地政策尚未明确,尤其是新建路段或利用省道线位的,公路用地指标或占用基本农田指标无法落实。以滨海旅游公路阳江段为例,需用地指标13915.6亩,其中耕地6738.4亩,水田5348.7亩,用林指标1809.4亩,耕地占补平衡用地指标6738.4亩,按目前阳江段现状无法解决这些用地、用林指标、耕地占补平衡用地指标和占海指标的问题。

  3.资金补助政策缺乏依据。广东滨海旅游公路为普通非收费公路项目,公益性强,目前投资模式及建设模式均未明确,仅按现有国省道政策予以补助。滨海旅游公路各段虽已全面开工,但尚未立项,省政府资金尚未到位。沿线途径的粤东、粤西片区,大多为我省欠发达地区,地方财力支持有限,没有专门的补助政策,资金缺口较大。

  4.缺乏统一的道路编码。《广东滨海旅游公路规划》显示,广东滨海旅游公路主线和支线总里程约 1875 公里,其中旅游观光段703公里、城市滨海段430公里、美丽乡村段243公里、生态过渡段194公里;支线305公里。划分为14段分段建设。广东滨海旅游公路目前没有统一的道路编码,不利于提高识辨度、方便群众出行。

  建议:

  1.加强统筹领导,强化规划引领。充分发挥广东滨海旅游公路建设领导小组的领导作用,建立健全省发改、财政、交通、自然资源、生态环保、住建、文化旅游等小组成员单位和沿海14个地级以上市政府的联席会议制度,由担任领导小组组长的省领导牵头,明确各省直单位和地方政府的职责任务,定期协商解决滨海旅游公路建设中的难点和堵点;督促各地把滨海旅游公路建设及配套旅游设施建设纳入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将滨海旅游公路线位纳入地方国土空间规划,做好与国土空间规划衔接与廊道预留预控工作,进一步增强规划的完整性、科学性、超前性。

  2.制定明确的旅游公路用地、用海、用林等保障措施。保障广东滨海旅游公路建设项目,落实耕地占补平衡,打通用地用海用林审批的难点堵点,研究建立土地出让控制标准。可参考海南省建设滨海公路的相关政策,根据地方实际情况采取“只征不转、不征不转、只转不征”以及先租后让、弹性年期、混合用地以及对赌协议等用地制度。加强保护自然风貌,整合提升景观水平,严禁无序乱建滥建。考虑主干交通、旅游交通、辅助交通的需要,尽量利用原有的道路、海堤、支路和其它城市建设基础设施,减少建设成本。

  3.制定专门的资金保障政策,支持非收费旅游公路建设。参照高速路建设模式,省市联合共建,制定针对滨海旅游公路的资金保障措施。除争取中央资金支持,保证省、市政府财政资金安排外,还应把滨海旅游公路建设项目纳入基础设施REITs,提供鼓励及优惠政策,适当赋予投资主体权利,明确各方职责,多途径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广东滨海旅游公路的建设及后期运营管养等。同时,充分利用项目资本金下调、专项债扩大使用范围、研究发行长期融资工具等国家政策机遇,拓展融资,扩大有效投资。

  4.统一编码完善规范,精心打造配套设施。省交通运输厅出台明确定义旅游公路、功能定位、等级标准、交通行车范围、建设和管理权责、运维管理等系列交通行业标准和规范体系;对广东滨海旅游公路路线统一命名新编码。加强交通与旅游部门的协作,设计道路系统时,充分考虑沿线自然景观和旅游观光功能的需要,依景建路、遇景设台,建设观景、休闲、购物、餐饮等配套设施,甚至引导开发设计建造一些旅游景观,让滨海旅游公路自身也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