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推进北部生态发展区生态农业发展的提案

2022-01-18 10:35:27 来源:广东政协网

  提出人:民盟广东省委员会

  分  类:经济

  办理类型:

  内  容:

  案由:

  生态农业是基于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集约化农业发展模式,是农、林、牧、渔、副各业综合,种植、养殖、加工、销售、旅游融合发展的现代农业。作为广东省重要的生态屏障,北部生态发展区(以下简称“发展区”)重点以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提供生态产品为首要任务,发展与生态功能相适应的生态型产业。三年来,我省不断加大政策、资金、项目等支持力度,着力推进发展区以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为重要抓手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已取得一定成效。但目前发展区生态农业发展仍存在以下问题:

  1.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不足

  因生态产品“难度量、难抵押、难交易、难变现”的特点,部分地区政府对其价值认识不够,未能充分挖掘。目前,生态产品价值的实现方式普遍较单一,主要靠生态补偿,而碳汇交易、生态产品经营开发增值模式等市场化运作欠缺、多元化补偿不足。

  2.科技赋能不充分

  科技赋能发展智慧型生态农业是提质增效的主要途径,但目前粤北地区信息技术应用还不充分,互联网、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应用的基础设施条件不完善,信息技术与农业产业融合还不够;信息孤岛突出,缺乏完备的数据资源库和支撑性平台,智慧型生态农业尚处于起步阶段。

  3.产业链条不完善

  一是多数农业企业专注于研发、生产、加工、营销的某一环节,对全产业链缺乏统筹性把控。农产品深加工发展滞后,农产品加工与农业总产值之比为 0.55:1,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2.83:1)。二是农产品电商平台和乡村电商服务站点建设还需加强,农产品物流集散较为薄弱。三是农旅融合层次较低,产业链条短,特色精品项目少,高品位、多功能和精深高端康养系列产品缺乏,旅游对农业的带动能力有限;粤北地区旅游总收入仅占全省的14.2%,过夜游客仅占接待总人次的42.3%。

  4.标准化程度不高

  截至目前,发展区各市均有国家级、省级农业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但标准化尚处于试点示范阶段,全面推广尚需时日,生产、包装、服务等各环节标准化程度仍然不高,未能发挥出标准化对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实现优质优价的积极作用。

  建议:

  1.拓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形式,夯实生态发展的内生动力

  落实中央《关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意见》部署,借鉴浙江丽水等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先行示范区经验,科学合理拓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模式。一是要健全生态产品经营开发机制,因地制宜,确定生态产品开发次序、产业发展类型与模式以及生态产品产权主体的利益回报机制。二是建立纵横结合的综合性生态补偿机制,在加强生态补偿转移支付基础上,通过珠三角地区与粤北的联动与横向融通,建立基于森林覆盖率指标、耕地占补平衡指标交易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依托广州碳排放交易中心,进一步完善、推广碳汇交易;建立生态农业发展基金,鼓励开发“生态资产权益抵押+项目贷”等模式,建立完善金融支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长效机制。

  2.加快科技赋能,推动智慧型生态农业发展

  一是加大经费支持力度,以农业科研院所为主协同相关部门开展生态农业创新研究,改良传统耕作技术与模式,科学选择最适宜的技术模式推广应用。二是加强粤北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一体化智慧农业大数据平台建设,推进物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数字技术在生态农业上的应用,逐步实现从育种、精准种养、农产品加工、质量安全溯源与监管全程数字化。三是加强政产学研合作,创新与大湾区核心都市圈的产业联动模式,形成生态农业种质资源研发、生态产品生产、加工、营销服务等跨区域产业集群。

  3.延长优化产业链,增强生态农业发展新优势

  一是对生态发展区和生态保护区分类施策,对发展区的项目审批适当放宽限制,保障用地,鼓励大型企业到发展区投资农业,联合科研院所,以“龙头企业+科研院所+镇村/合作社/基地十农户”等模式,着力于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的打通与提升,推动蔬果、茶叶、花卉、南药等特色产业形成生态农业产业链。二是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持续优化农产品商贸流通体系,完善生鲜冷链物流,以农村电商、直播带货等“互联网+”形式打通供需对接渠道。三是创新联农带农模式,整合整治碎片化土地,充分利用粤北优质特色农产品品种,开展规模化、一体化经营,培育跨县优势产业集群。四是拓展农旅融合发展模式,从全产业链条来整体谋划推进,打造“基地+工厂+研学体验+休闲康养”农旅融合特色品牌,向集文化、休闲、观光、娱乐、康养等为一体的多元化转变。

  4.加强标准化建设,带动生态农业提质增效

  以新“三品一标”提升行动为契机,以标准化示范园、示范项目、示范基地建设为抓手,辐射带动农业标准化进一步普及。根据各地丘陵、山地不同自然气候、地理环境以及发展区特色优势产业格局,分类总结推广各类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的建设经验与成果,进一步针对种植业、畜牧业、中草药等不同情况推进农业标准化创建模式试点,组织开展标准体系研究和标准研制,推广标准化生产方式,着力构建并推广生态农业全产业链标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