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支持港澳青年融入大湾区发展的提案

2022-01-18 10:35:28 来源:广东政协网

  提出人:民盟广东省委员会

  分  类:统战

  办理类型:

  内  容:

  案由: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为港澳青年发展多搭台、多搭梯,帮助青年解决在学业、就业、创业等方面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创造有利于青年成就人生梦想的社会环境”。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离不开青年,近年来,广东省全面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要求,围绕鼓励和引导港澳青年来粤互访交流、求学成才、就业生活、创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和便利举措,促进了粤港澳青年交往交流交融,增进了港澳青年对祖国的向心力。但是,围绕人心回归,吸引更多港澳青年在粤求学、就业、生活仍存在一些亟待重视解决的问题。

  1.政策壁垒依然存在。一是粤港澳专业资格互认范围急需加快拓宽,目前只有6个领域的专业资格实现了互认,其他如医生、教师、会计等领域尚未实现互认。二是港澳青年在内地的医疗、社会保险等存在衔接困难,两地车牌、置业贷款等方面还存在限制。三是在内地毕业或进行交流的港澳青年约有95%选择离开,原因之一是不能享受与内地青年同等待遇。

  2.文化隔阂尚未消除。据调查,港澳青年对赴内地发展心存疑虑、信心不足,主要在于不熟悉内地法律法规、文化习俗、商业习惯和普通话不够好等文化差异。受近年来香港修例风波以及疫情影响,港澳与内地的交流交往活动频次、规模大幅降低,进一步影响港澳普通民众对内地的了解。长此以往,港澳青年的国民身份认同感可能会进一步淡薄,与内地的情感纽带和发展联系将难以增强。

  3.信息渠道仍不畅通。近年来广东省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制定了一系列支持港澳青年在粤求学就业创业政策和资助项目,但因信息分散且缺乏统一的信息查询平台和专门的服务咨询机构,加之交流传播和宣传渠道有限,港澳民众特别是普通青年很难接触到相关优惠政策和项目信息,造成政府支持热、民间反应冷的现象。

  建议:

  1.以“双合作区”建设为契机,积极营造有利港澳青年在大湾区发展的环境。一是要在横琴、前海合作区大胆探索,以规则衔接机制对接为重点,打造与港澳趋同的营商环境、综合税务环境、生活消费环境,实现生活圈接轨,便利港澳青年跨境生活学习、就业创业。二是扩大粤港澳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互认范围,拓展“一试三证”范围,推动建立粤港澳三地专业服务业标准互认和联动机制。三是落实港澳居民居住证政策,推进港澳青年享有同等待遇,特别是为在内地毕业的港澳青年拓宽就业途径,在考公务员、事业单位、提干等方面先行先试;推进港澳青少年在粤就读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积分入学,同时统筹开办港澳子弟学校,允许在内地就读的港澳青少年自愿加入少先队和共青团组织。四是建设“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标杆载体,完善“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创新创业服务链条,提供研究开发、技术转移、检验检测认证、知识产权、科技金融等技术服务。五是加大港澳青年在粤住房保障力度,放宽在粤购房限制和贷款审批资格,扩大人才住房、人才驿站及住房补贴供应范围。

  2.深化文化教育交流,增强港澳青年的国家认同感和大湾区归属感。

  一是尽快恢复港澳与内地的线下校际互访交流活动,简化内地师生因公赴港澳办理手续,简化内地师生因公赴港澳办理手续,试点推行师生赴港澳交流经费实施单列管理,不列入“三公经费”统计范畴。二是推进“粤港澳大学生交流计划”项目,设立专项资金及奖学金,通过夏令营、交换生、研学旅行计划等形式鼓励三地青年互访交流。三是打造粤港澳历史文化游径,举办艺术展览、青年圆桌会议、文化体育交流、创新创业大赛、工匠技能大赛等多元化交流活动,从湾区文化互融中找到最大公约数,增强港澳青年身份认同、文化认同、国家认同。

  3.加强政策信息整合和宣传,优化对港澳青年精准服务能力。一是统筹整合各地政府和各部门扶持政策和公共服务信息,建立大湾区“一站式”资讯综合服务平台。二是建立驻粤的港澳青年管理联系机制,支持港澳青年爱国社团在粤设立办事处,为在内地工作生活的港澳青年提供更有效的政策咨询和服务引导。三是加强与各大新媒体平台合作,将大湾区的生活环境、优惠政策等浓缩为生动有趣的动漫短片与宣传小册子,以青年人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宣传。四是为港澳青年创新创业提供有关内地法律法规培训、政策解读等更有针对性的指导,健全完善项目引流推介机制,培育安排有竞争力的科创项目入驻具备产业和区域优势的港澳青创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