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利用,攥牢农业“芯片”源头的提案

2022-01-18 10:35:28 来源:广东政协网

  提出人:民盟广东省委员会()

  分  类:经济

  办理类型:主办会办

  主办单位:省农业农村厅

  会办单位:省财政厅、省自然资源厅

  内  容:

  案由:

  农业种质资源是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副产品有效供给的战略性资源,是农业科技原始创新与现代种业发展的物质基础。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立志打一场种业翻身仗。收集保护和开发利用种质资源,从源头牢牢掌握农业“芯片”,对推动我省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广东省财政安排专项资金1.28亿元,加强农业种质资源库建设,目前已建成国家级和部级农作物种质资源圃13个、省级种质资源库(圃)15个。但在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利用过程中仍存在不少问题:

  1.缺乏持续性的建设和维护经费投入。我省大部分农业种质资源库设备设施的添置或更新、运行维护、种质资源繁殖更新等对资金的需求较高。由于经费不足,种质资源收集与保护较难长期持续,许多资源无法得到有效研究与开发。尤其是对于保存成本高、风险大的许多地方特色畜禽资源,未能实现应保尽保,导致不少宝贵基因资源丢失。

  2.评价鉴定体系不够完善,实现深度鉴评的比例低。对收集保存的许多地方品种的特性研究不深入,优良基因的挖掘不足。据统计,目前农作物资源主要农艺性状的初步鉴评比例不足20%,地方畜禽种质资源测定数据完善率不足10%,水产种质资源鉴评约5%。种质资源新基因发掘不够,无法满足对突破性优异新种质的需求。

  3.共享与交流机制不完善,数字化程度较低。缺乏统一的种质资源大数据平台和完善的数据共享交流机制,导致种质资源保存单位以及种质资源利用者之间的信息融通交流和共享开发困难,部分研究与收集重复投入,难以做到科学有效且全面的收集保存和利用。种质资源数字化程度低,资源基本的保藏信息和精准的表型、基因型等生物学数据极度缺乏,无法实现种质资源的数字化统一管理、高效挖掘和精准利用。

  4.种质资源库(圃、场)建设用地紧张。经过多年的资源保存,部分农业生物种质资源库(圃、场)等库容趋于饱和,导致新收集的资源无法及时存放,原有资源无法及时更新复壮,造成种质资源失活或丢失,急需对现有资源库(圃、场)扩容改造,却面临建设用地难以解决的困扰。

  5.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缺少来自国外的原生种资源。我省在开展优良新品种选育时,特别是开展抗病性、抗逆性育种,需要利用类型丰富、性状优异的种质资源,而由于近年来对外合作提供种质资源有减少的趋势,且受知识产权保护不足、相关交流机制不够完善等限制,国外优异种质资源来源途径尚不畅顺。

  建议:

  1.保证稳定持续的经费支持。对我省已建成的农作物种质资源库(圃、场、区)和基因库给予持续稳定的财政资金支持,确保其正常运行,提升其保护能力。探讨农业种质资源库的公益性保护利用与商业性利用的协同机制,将政府公益性经费作为农业种质资源库(圃、场)保存、保护的基础,同时探索开展有偿种质资源保存与利用的机制,减轻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单位的经费压力。

  2.强化科技手段,构建农业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鉴定评价与利用研究体系。一是科技和农业主管部门应加强对已收集的农业种质资源的鉴定标准和方法研究进行立项,构建高效精准的表型组平台;通过最新的分子技术手段、表型组学等多种技术应用,分级分类建设资源库(圃、场)。二是结合种业振兴工程和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加强对种质资源利用项目的资助,更有效地将种质资源应用于新品种的创制,并将种质资源的科技创新作为科创中心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三是鼓励有实力的种业企业联合相关科研单位参与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深入挖掘地方种质资源优良品种特性,培育具备岭南特色的农作物和畜禽新品种,建立“保护中利用、利用中保护”的长效机制。

  3.查漏补缺并建立共享机制,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一是持续对我省农业生物资源开展系统的普查、收集和保护工作,加强对尚未纳入保护的资源进行收集保护。二是通过构建资源共享平台,收集较完整的资源信息数据,提供资源数据扩展的空间,为用户分类设置信息查询权限,为资源的分层次使用提供不同类型的资料信息。三是建立资源积分或类似制度,鼓励个人和企业为资源库平台提供资源实体和数据,通过专家团队对提供的资源进行评价打分,资源提供方根据所提供资源的质量和数量享受相应的权利。四是同步建设资源平台应用APP,提供资源基础信息查询,方便用户在收集资源时可进行初步的判断。

  4.建设用地方面,在政策范围内予以最大限度的支持。在制定种质资源保护的短期与长期规划中,需要根据种质资源库建设的实际情况考虑用地指标的计划。督促市、县(区)、乡镇人民政府在编制国土空间规划时,要科学、合理安排新建和改扩建农业种质资源库所需用地。

  5.建立从国外引进优异农业种质资源的有效途径。农业、科技、安全、海关等部门应与科研单位、企业、农业行业协会等相互协作,加强国际合作,畅通交流渠道,在我省建立创新资源的赋权与惠益分享机制。根据种质资源的优稀程度和可开发利用的价值,有针对性地大力引进国外优异种质资源,并进行鉴评与创新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