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出人:民革广东省委员会
分 类:统战
办理类型:主办会办
主办单位:省委台办
会办单位:省妇联、省文化和旅游厅、省商务厅
内 容:
为使潮汕和台湾的民俗文化更好地交汇和融合,使两地的民俗传统更好地传承下去,同时增进海岸两岸妇女的感情,增强台妇女对祖国民俗风情的认同感,建议加强潮汕台湾两地妇女之间的民俗文化交流。
一、潮汕和台湾地区两地民俗文化的起源和共同点
潮汕文化历史源远流长,起源于秦汉,发展于近现代。自古以来北方中原汉人为躲避战乱,沿江浙福建一带南移到达客家地区和边远的潮汕,因而潮汕地区的民俗文化与江浙闽南一带颇为相近甚至有些一脉相承。而台湾民俗大多保留着闽粤古风,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除夕等节日与广东福建等地极其相似。潮汕地区和台湾地区有非常相似的祭拜习俗,如“妈祖祭”,腊月二十三的“灶神祭”,初四“迎灶神”,初九“天公生”等,祭拜的仪式和祭品也基本相同。最为相似的饮食民俗当属“功夫茶”,几乎同出一辙。
二、潮汕和台湾地区两地民俗文化的现状
目前在潮汕地区,民俗文化保留和传承现状较好。多个民俗文化已申请“非遗”,如潮剧,潮汕歌册,英哥舞,剪纸艺术等,大量民俗文化都有广泛的群众基础。相反在台湾地区,由于青年一代传统文化观念的淡薄,加上民进党当局比较推崇文化西化,中华民俗文化在台当地的传承前景堪忧。值得关注的是,这些民俗行为特别是负责主体几乎清一色是妇女,她们制作祭品,蒸煮鸡鸭鹅等荤菜,烧制粿品和甜品,用红色剪纸剪出各种吉祥图案点缀在祭品上,劳动的过程中大家还哼上几句歌册解乏。拜祭仪式也是由家庭主妇们主导进行。甚至祭祀活动中的潮剧表演也有很多家庭妇女踊跃参与。
三、加强两地妇女民俗文化交流的必要性和若干建议措施
(一)由政府主导,成立潮汕台湾两地妇女民俗文化交流促进会等民间团体。在大型节日期间邀请友好的台湾妇女同胞共同参与节日庆祝活动,未来条件允许的可亲自到场参与活动交流,疫情期间可通过视频线上互动。
(二)由政府主导,创办一些两地民俗网站,介绍双方的传统风俗民情。可由非遗继承人教授民俗文化技艺,如剪纸技术,功夫茶茶艺等。
(三)定期举办地方民俗沙龙,推介两地与民俗文化相关的产品。既可增加地方各自的财政收入,还可促进两地妇女同胞们的互动和长期交流来往。
(四)由政府主导,创建两地民俗特产购物平台。汕头经典的小吃有红桃粿,是常见的祭拜贡品,这和台湾地区的节日祭品龟粿有异曲同工之处。还有很多享誉海内外的名小吃,这些大多起源于祭拜用的贡品。
(五)鼓励民间举办一些亲子民俗交流活动。由两地妇女陪同家里的小朋友们共同参加,让下一代了解自己的地方民俗,缅怀祖先,使他们感恩先辈,有利于增强下一代对祖国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