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出人:民革广东省委员会
分 类:劳动人事
办理类型:
内 容:
根据教育部数据,2021届高校毕业生总规模将再次攀升,预计达909万人,同比增加35万人。高校毕业生作为就业工作的重点群体,也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群体,是最具创新、创业潜力的群体之一。在当前就业形势下,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创新创业,既能使高校毕业生树立多元就业观,实现个人成才的目标,也能以创业带动就业,充分发挥市场配置高校毕业生人才资源的功能,对经济发展及社会稳定有重大意义。
存在问题:
一、与发达国家成熟完备的创业环境相比,我国目前的创业环境还处于发展初期阶段,创业环境还不完善。国家、省市均出台了相关政策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创新创业,但政策的实施仍存在各种瓶颈。
二、传统社会观念对高校毕业生创业也存在一定阻碍。大学生毕业后,考公务员、去公司当“白领”,更趋于稳定和具有幸福感,而创新创业面临着不可知的挑战与失败,畏难思想也是阻碍高校毕业生创新创业的因素之一。
三、高校创业教育相对滞后。目前,部分高校的创业教育仍停留在课堂上、停留在“为学分而上课”上,其实践性不强,大学生对于创业的思考及实践也流于表面。
四、高校毕业生作为就业的重点群体,缺少实践经验,普遍缺少正确认识自我的能力。资金、经验、技术、团队是高校毕业生创业面临的主要困难。
建议:
一、进一步完善高校毕业生创新创业的政策。政策支持对于高校毕业生创新创业有重要的作用。要完善高校毕业生创新创业系列政策,给予高校毕业生创新创业政策保障。例如东莞市高度重视以高校毕业生为主的创业政策体系,创业政策涵盖助贷款+给补贴+减税费+场地供给,有效缓解高校毕业生创业面临的资金、场地问题,大力支持其创新创业;创业服务涵盖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区域,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助力创业带动就业。近年来,东莞市的创业政策及服务将新业态与地方特色相结合,例如开展农村电商“一村一品”带头人系列培训班,旨在为东莞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村电商带头人。
二、进一步优化创业服务。一是搭建高校毕业生创新创业平台,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学习、培训、交流的机会,拓宽高校毕业生创业创业的渠道,例如定期开展高校毕业生初创培训班,通过务实创新的创业课程体系,赋能培训学员对接产业资源,从而打造具有成长活力的创业者圈子。二是提供各类优质的创业服务,给予高校毕业生最实在的创业幸福感。例如目前创业者在东莞办理营业执照,在材料准备齐全的情况下,最快只需半天,而且可以做到全程网上沟通办理。
三、高校建立校企合作的创业导师团队。通过建立校企合作的创业导师团队,能进一步优化高校的创业课程,丰富课程内容,为广大大学生提供实践实操的机会,使大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创业,切实解决其在创业中遇到的各类问题,也为企业和大学生搭建沟通的桥梁。
四、进一步加强创业实习,开拓创业视野。教育部门可围绕新兴产业集群,设立产业基地,加强大学生的创业实习,引导其了解新兴产业集群的发展趋势和需求,开拓其创业的视野,促进其用产业发展的眼光去寻找创业机会。
五、加强高校毕业生思想教育,引导高校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创业观。各类高校应高度重视毕业生对思想教育,引导高校毕业生正确认识创新创业的意义、创新创业面临的挑战与困难,树立正确的创业观。
六、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借助各类媒体平台,深入宣传促进高校毕业生创业的政策;积极发掘各类产业优秀的高校毕业生创业者,作为宣传的典型,营造高校毕业生创业的良好氛围,激发毕业生的创新创业的活力。
七、高校毕业生应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化被动为主动。高校毕业生应以个人特长优势为立足点,积极参与各类创业培训,走出校园,深入社会,以实践行动开启创业的第一步。
八、高校毕业生应树立正确的创业观。高校毕业生应摒弃社会各类错误的就业创业舆论,深入了解社会经济发展形势,既认识到创新创业的积极意义,也能客观分析创新创业面临的挑战与困难。
九、拓宽对各类新兴行业的认识。高校毕业生应紧跟社会经济发展,拓宽对各类新兴行业的认识,探究新兴行业的需求、社会需求,为创新创业注入更多新活力,提供更多更宽的创业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