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构建民营企业法律风险诊断机制的提案

2022-01-18 11:19:40 来源:广东政协网

  提 出 人:民革广东省委员会

  分    类:政法

  办理类型:

  内    容:

  当前经济环境下,民营企业面临的主要法律风险有多种多样,主要在在设立、投融资、人力资源、企业合同、产权保护甚至刑事等领域的法律风险日益突出。构建民营企业法律风险诊断的体检机制,引导民营企业增强风险意识,主动进行风险防范规划,对于引导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民营企业法律风险防范现状

  近些年来,政府有关部门开始意识到引导部分新型创新创业企业合规经营,并提供相关指引,但多数民营企业仍未认识到法律风险防范的重要性,且缺乏稳定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民营企业风险防范现状主要体现为:

  1、以被动应对为主,缺乏主动防范的意识。多数民营企业并不重视企业合规管理,尚处于“野蛮”发展阶段。

  2、法律风险防范投入不足,风险应对和处置力量缺失。多数民营企业缺乏法务人员,法律风险发生时寻求法律服务的途径不明确,意愿亦不强烈。

  3、法律风险防范较为盲目,不能科学应对本企业风险。即使有法律专岗的民营企业,法务常被边缘化,或仅停留在合同审查上,未构建适用于本企业的法律风险防范体系。

  二、全面构建民营企业法律风险诊断机制的建议

  法律风险诊断机制是指通过设立如同“法律诊所”形式的公共法律服务机构,组织专业服务人员在对民营企业进行尽职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各类民营企业发展的个性和需求,有针对性地为民营企业进行“全面体检”,给出问题清单和建议,以达到预防风险的效果。法律诊断机制的构建对于全面提升民营企业法律风险防范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既整合了现有政府主导的公共法律服务机构的职能,又能充分了解企业发展的实际需求为企业贴身定制体检,降低企业法律风险发生率。同时也为民营企业更为便利、准确寻求专业法律服务创造条件,对企业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加强企业合规建设、保障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全面构建民营企业法律风险诊断机制,需要由政府主管部门牵头组织,整合现有的公共法律服务资源,筛选并建立服务专家库,根据民营企业的具体情况,由专家库指派不同领域的专家组成法律风险诊断团队,具体提供法律风险诊断服务。具体而言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优化相关政府职能。成立跨部门的议事协调机构或服务中心,将现有司法行政、市场监管、中小企业服务中心等部门具有公共法律服务性质的机构进行整合,以优化公共法律服务资源配置,为法律风险诊断服务提供组织保障。

  2、建立公共法律服务专家库。由政府主管部门牵头对公共法律服务资源进行筛选,建立服务专家库,并对专家库根据专业领域(如涉税、知识产权、涉外贸易、劳动关系等)进行分类建档。入库专家在提供法律服务时遵守保密义务,同时根据提供公共法律服务具体情况和专家考核反馈情况,对专家库进行动态管理,为公共法律服务机构法律风险诊断服务提供供给侧资源保障。

  3、将日常免费诊断服务和定期会诊等服务方式相结合。采取类似医院分专业设立门诊形式,设立“法律诊所”提供日常免费法律风险诊断服务,从专家库中抽调对应专业法律服务人员开展日常值班,形式上针对合规还可定期开设免费常规培训课,对诊断中发现的疑难问题定期会诊,必要时会同主管部门,研制预防和处置方案,发布相关操作指引。

  4、将公共法律服务与市场化法律服务有机结合。政府主导的公共法律服务不能完全替代市场化的法律服务,公共法律服务应定位于引导民营企业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在风险诊断体检中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民营企业面临的重大风险在公共法律服务中难以满足时,自主寻求有针对性的市场化法律服务。

  5、定向专业的全覆盖法律服务模式探索。将法律风险诊断服务多样化模块化普及到社会,以产业园区或行业协会或社区辖区等为单位进行全覆盖,探索将智能化和定制服务相结合,有针对性配套提供细化的法律风险诊断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