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支持粤北地区加强畜禽养殖业粪污资源化利用的提案

2022-01-18 11:46:38 来源:广东政协网

  提 出 人:民革广东省委员会

  分    类:经济

  办理类型:主办会办

  主办单位:省农业农村厅

  会办单位:省生态环境厅、省市场监管局、省财政厅、省科技厅

  内    容:

  案由:

  2017年12月广东省印发《广东省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方案》,提出引导畜牧业从珠三角地区和水源地、水网地区向山区、农区转移。2019年4月19日,经广东省政府同意,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印发《广东省生猪生产发展总体规划和区域布局(2018-2020年)》,划定四个生猪产区,珠三角产区9个地级市、粤东产区6个地级市规划出栏目标逐年递减,其中珠三角产区2020年出栏量为831万头,粤东产区为584万头,粤西产区4个地级市规划出栏目标保持不变,粤北产区的韶关和清远规划出栏目标逐年递增,2020年出栏量要达到584万头。粤北地区生猪养殖业得到较快发展,推动了一批高标准大型养殖项目落户,使得生猪存栏量和出栏量都得到有效保障。

  今年以来,广东省前三季度全省生猪出栏2516.62万头,同比增长36.2%,三季度末,生猪存栏1958.14万头,同比增长26.1%。韶关地区2021年前三季度出栏200万头,同比增长50%;三季度末,生猪存栏量178万头,同比增长50%。前三季度,清远市生猪出栏210.7万头,增长27.1%,三季度末,生猪存栏179.2万头,同比增长39.5%。由于规模以上生猪养殖场发展较快,产生的粪污量较大,养殖单位无法及时对其进行有效处理,在堆存过程散发出恶臭和异味,降雨时污染物还随地表径流进入区域地表水环境,给周边居民、水环境带来负面影响。今年,浈江、墨江、北江部分河段水质出现氨氮超标的情况,9月份发生了蓝藻水华,水生生态系统受到影响。在各地组织的排查过程中发现部分养殖场粪污未有效进行资源化利用,粪污直排是主要原因。

  虽然粤北地区养殖场在粪污资源化利用方面取得一定成果,新建的大型养殖场在粪污堆肥与利用方面开展了良好的协作,部分中小型养殖场也积极开展粪污治理设施改造,但养殖业粪污资源化仍存在以下问题:一、在畜禽养殖工作中,中小规模养殖场缺乏专业的粪污资源化技术人员,仍有不少养殖场采用传统的水冲粪工艺,在高强度的粪便污水处理工作中,无法对其管理和控制,导致直排偷排;部分改用异位发酵床设施处理粪污的,因管理不善,“死床”现象多发。二、畜禽养殖工作未能与种植工作有机结合,主要体现在养殖规模与种植规模的不配套,废水治理与回用设施简陋低效,节水措施落实不到位,使资源浪费现象的产生,并且对环境产生污染。三、粤北地区仅韶关就有近2000家规模以上养殖场,具有专业化粪污综合利用的基础,但缺少专业的堆肥企业、异味发酵床管理公司及畅通的有机肥流转渠道。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生猪稳产保供的决策部署,持续推进粤北地区畜牧业绿色循环发展,推动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保障生态环境安全,建议省有关部门大力支持粤北地区加强畜禽粪污资源化环保利用工作。

  建议:

  一、强化组织领导。由省农业农村厅、省生态环境厅牵头,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省财政厅、省科技厅等部门参与,成立畜禽养殖业粪污资源化利用领导小组,地级市政府成立相应机构,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原则,强化粪污资源化综合利用。研究出台种养结合生态产业化政策,运用市场化手段,统筹各养殖场粪污的收集、转化和各种植场有机肥的分发、销售,实现粪污从养殖场产生、市场处理转化、种植场使用整个流程,即供-产-销的闭环管理,从而达到源头上切断粪污进入水体的渠道,提高粪污综合利用的市场效益。

  二、坚持政府引导、园区示范、企业带动。鼓励农业龙头企业、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园带头建设专业的粪污综合利用团队,推广清洁养殖和粪污全量收集处理利用技术模式。部分养猪大户采用“公司+农户”的养殖模式,也有责任负责指导农户建设可靠的粪污综合利用和治理设施,回用于农户种植,或对农户的粪污直接进行统一收集处理再利用。

  三、积极推行绿色有机认证。建议省农业农村厅、生态环境厅、科技厅强化有机肥标准化、优质化建设,通过科技手段定向开发有机肥,提高适用范围。强化专业机构与种养两端的无缝对接,开展绿色有机认证,以有机肥施用比作为重要考核指标,打造高品质农产品,树立有机品牌标杆,提升价值。

  四、加大粤北地区养殖业环境治理补贴。建议省农业农村厅和省财政部厅加大养殖业环境治理的资金支持,重点向中小养殖户倾斜,加快高效猪栏设施改造,加大粪污收集堆存转移补贴。省生态环境部门对开展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的企业,制定政策减免征收环境保护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