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力推行农机作业补贴促进农业机械化的提案

2022-01-18 11:46:38 来源:广东政协网

  提 出 人:民革广东省委员会

  分    类:经济

  办理类型:主办会办

  主办单位:省农业农村厅

  会办单位:省财政厅

  内    容:

  案由: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也是广东省最主要的粮食作物,每年稻谷产量占全省粮食产量的比例保持在86%以上。当前我省水稻生产面临着种植成本高,效益不断下降,耕地非粮化等问题。

  以2018年晚籼稻为例,根据布瑞克数据库,广东省平均亩产379.83公斤,产值1273.60元,总成本1334.05元,净利润为-60.45元。由于我省水稻生产总成本较高,特别是人工成本偏高,净利润为负值,导致农户种粮积极性下降。

  农业补贴是世界各国支持和保护本国农业的一项基本制度。如欧盟的“补偿性补贴”以农作物种植面积为依据,既能有效稳定农民收入,又对市场扭曲相对较小,成为发达国家补贴的主要方式。我国对农业的补贴主要有农机购置补贴和耕地地力保护补贴。

  广东省农机购置补贴实行定额补贴,通用类机具补贴额不超过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发布的最高补贴额。虽然有农机购置补贴,但因耕地细碎化,农机购置和维护成本高、回报期长等原因,导致农机化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17年~2019年,广东省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标准分别为93.84元/亩、87.8元/亩和84.4元/亩,补贴标准呈逐年下降趋势,补贴金额不足以调动种粮积极性。

  此外,我国的农业补贴政策体系是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针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专项扶持政策少。如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是按原有的计税承包面积发放,有的地方农民形象地说“不管是种树的、养鱼的还是打工的,都可以享受到种粮补贴,拿钱的不种粮、种粮的不拿钱”。一些种粮大户一方面拿不到补贴,另一方面还要支付高额的土地流转费用;或者拿到了补贴,但增加了土地流转费用,生产总成本的增加影响了农户的种粮积极性。

  面对成本不断上升,效益却每况愈下的水稻生产,如何保证播种面积和产量,确保粮食安全,是当下必须解决的问题。

  建议:

  一、完善农业补贴政策。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指出,要加大购置补贴力度,开展农机作业补贴。农机作业补贴是直接对实施农机作业的种粮户或农机合作社进行的补贴,降低了种粮户的生产成本,让真正的种粮户直接受益。

  在广东,目前只有极少数地方试行了农机作业补贴,如广州市先后出台《广州市开展水稻育插秧机械化作业补贴试点实施方案》、《广州市开展农用无人机植保作业补贴实施方案》和《广州市农业农村局关于调整农机化作业补贴相关政策的通知》,在全省率先组织开展水稻育插秧机械化作业、水稻精量穴直播、水稻农用无人飞机直播、无人机植保社会化农机作业服务,由市财政分别按80元/亩、50元/亩、20元/亩、20元/亩标准给予补贴。

  因此,除了现有的农业补贴政策外,建议在全省大力推行“农机作业补贴”。可以采用“先作业后补助”的方式,通过在农机上安装远程监控系统并将作业数据接入监管平台,将耕整地、机插秧和收割等作业面积信息作为申请补贴的依据。通过农机作业补贴,可有效降低生产成本,特别是人工成本,提高水稻种植效益,同时促进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实现补贴资金投入收益最大化。

  二、推进农机社会化服务。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是农机主要使用者,是实现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主力军,具有较强的示范带动效应,能带头推广应用农机化新技术、新装备,辐射带动周边开展机械化作业服务。但是因水稻种植效益低下,农机购置和维护成本高,回报期长,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不轻易更新换代,不利于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因此,在农机作业补贴方面可侧重于补贴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农机作业面积多则收益大,可积极引导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的生产行为,推动农机社会化服务,激发其增加农机投入,不断采用新技术、新机械,推进农机化水平,节本提效,提高种粮效益。

  三、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针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特别是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从有利于支持规模化生产出发,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简化建设用地程序,降低用地、融资成本;或以实施项目的形式鼓励和支持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使用农机开展社会化服务,提升农机化水平。

  四、推动生产适度规模化经营。我省普通种粮户多为自给性生产,属于典型的小农经营,一些农户会考虑外出务工的机会成本而撂荒耕地,细碎化的耕地极大的限制了机械的使用。可通过农机作业补贴,让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在耕种收作业环节产生实实在在的收益,鼓励和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把细碎化的耕地连片流转过来,以生产全程机械化方式适度规模化连片经营,减少耕地撂荒,实现土地集约化利用,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保障粮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