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吸引民间资本巩固脱贫成果助力乡村振兴的提案

2022-01-20 08:56:35 来源:广东政协网

  提 出 人:章成国(13902808343)(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

  分    类:综合

  办理类型:主办会办

  主办单位:省农业农村厅

  会办单位:省教育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医保局、省财政厅、中国银保监会广东监管局

  内    容: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提出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乡村振兴首先是农村产业的振兴,而产业的培育需要投入,并存在相应风险,不仅需要政府的支持投入,更需要带动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的积极参与。

  目前,我省在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参与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一、配套政策缺乏。尽管2018年中央一号文指出:“要健全投入保障制度,创新投融资机制,加快形成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但是,目前我省尚未出台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参与乡村振兴战略的相关具体政策措施,需尽快研究制定顶层设计的细化方案。

  二、资金来源单一。目前乡村振兴资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主要依靠政府财政补助投入,例如:《2019年佛山市南海区乡村振兴建设专项资金扶持方案》总计投入12.9亿元“乡村振兴建设专项资金”资金来源均为区、镇(街道)、村(居)财政扶持资金。

  三、缺少产业支撑。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只有充分发挥产业优势,大力发展新型现代化农村产业经济,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增收问题,人居环境、保障设施、基础设施才能长期可持续发挥作用。

  四、发展人才短缺。农村的大部分年轻人都涌向城市,城市的生活环境和产业格局不断形成对农村人才的虹吸效益,农村留守群体中缺乏有文化、有体力、有能力的青壮年劳动力。

  为此,建议:

  一、做好顶层设计,完善政策体制机制。加强政策引导,进一步健全完善体制机制,抓紧出台激励引导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参与乡村振兴战略的相关政策措施。加强规划引导和产业项目引导,因地制宜编制乡村产业发展规划,科学进行产业布局和策划,巩固脱贫成果,做好城乡融合发展先行示范区建设的政策保障。

  二、改革与创新土地流转模式,为民间资本参与乡村振兴提供支持。土地是农民的根本,亦是最基本的农业生产资料,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处理好农民与土地的关系是农业发展乡村振兴的关键。通过土地集约化利用、流转等方式,着力解决制约产业发展的土地问题,缓解涉农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为民间资本参与乡村振兴提供便利和支持。

  盘活用好农村房屋、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等各类资源,推动金融资源向乡村振兴倾斜,创新优惠低息贷款、配套再贷款、农业专项贷款等涉农金融产品,完善“一事一议”、“以奖代补”“先建后补”“贷款贴息”等方式,提供更加多渠道、可持续的资金来源。

  三、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聚焦乡村振兴的重点领域、重点产业,政府国有企业牵头成立乡村振兴产业引导基金,以基金模式联动政府和企业,以国有资本撬动民间资本,形成财政优先保障、金融保险支持到位,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积极参与的有效机制。

  采用定向基金、非定向基金等子基金和直接投资模式运作,通过定向基金和直接投资,鼓励金融、民间资本参与重大农业战略和创新项目、数字乡村建设,培育重点龙头企业、发挥区域特色农产品产业;通过EPC、BOT等模式,积极参与道路交通、污水处理、环境整治等重大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和公益基础项目的建设和运营。

  四、做好城乡统筹融合,激发资本活力源泉。积极把握全面建设广东省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的重大发展机遇,合理规划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统筹建立乡村振兴建设项目库。鼓励和吸引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参与城乡统筹发展,发展壮大参与的民营企业,激发企业资本活力。通过资本运营,一方面,深入挖掘区域的特色农产品和传统优势农业产业,另一方面,大力发展建设特色民宿、特色小镇和乡村旅游等新兴农业产业,促进城乡统筹融合。

  五、实施人才强农建设,为民营企业参与乡村振兴增强后劲。

  实施人才强农建设,在建立完善“科技镇长”“科技村长”的机制下,引导高级人才向参与乡村振兴的民营企业流动,大力支持企业发展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实现传统农业+科技+互联网转型。组织实施“农业领军学者”、“农民企业家”、“农村高技能人才”、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等各类农业人才培训工程,制定民营企业农业人才培训补贴、税收加计扣除等配套政策,完善教育、医疗、农村基础设施等公共服务和配套政策,为乡村振兴留住专业人才和建设生力军。

  综上所述,要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强化各类要素的健康流转,运用市场调节功能,将民营企业的发展和乡村振兴有机结合,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积极参与乡村振兴战略,实现政府与企业,城市与乡村共同发展,和谐多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