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探索绿色建筑的可持续发展之路的提案

2022-01-20 09:02:20 来源:广东政协网

  提出人:黄少媚(13902264701)(广州市天河区珠江东路6号广州周大福金融中心43楼前台,邮编510623)

  分类:综合

  办理类型:主办会办

  主办单位:省住房城乡建设厅

  会办单位:省发展改革委

  内容:

  背景:

  2020年,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庄严宣布,中国将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2021年11月29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发布《广东省生态文明建设“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2035年,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格局基本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总体形成,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

  广东作为全国经济大省,承担着新型城镇化建设和低碳发展的双重目标。随着城市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矛盾呈现,建筑行业逐渐成为低碳循环的关键瓶颈。根据《中国建筑能耗研究报告(2020)》数据,国内建筑行业全过程碳排放总量占全国碳排放的比重超过50%。因此,如何规范建筑行业低碳目标的实现、鼓励企业科技创新投入、建造绿色建筑、推广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成为了亟需解决的问题。

  问题:

  一、科技创新的行业标准化应用度较低。

  对于绿色建筑这一体系工程,除了关注建设周期和质量以外,要同时关注绿色供应链管理、绿色设计的引入、绿色建材的应用等方面问题。譬如目前已有企业在城市更新及文化保育项目中,利用BIM技术,通过数字信息模拟建筑物的真实面貌及建筑数据,保障高效建设,减少资源损耗,同时为保育修缮、构件替换提供完整的数据支持,减少环境影响;在建筑中采用C130超高强混凝土(使用人工制造的机器砂)代替日益枯竭的天然砂;通过活水循环系统、风光互补发电系统等进行“海绵城市”的社区实践,从设计之始就为低碳生活创造场景。这些新材料、科技创新的应用以及领先国际的设计无疑为企业效率的提升、低碳达标提供了可能。但略为可惜的是,目前这些优秀的科技创新多出于某些企业的自主推动,并未成为行业内广泛推广的应用“要求”。

  二、建筑行业缺少具体的低碳实施计划和排期,包括房地产行业在内的企业缺乏行动指引,参与度有待提升。

  2021年12月17日,广东省政府发布了《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了2025、2035年目标,但是,包括房地产开发在内的建筑行业暂无实施计划指引和行动细则,企业无法将低碳目标有效分解,制定出可监督、可考评的实施计划。

  三、行业标准认证少,优秀企业缺乏激励,低碳情怀难以持续。

  多年前,一些具有前瞻思维的优秀企业就开始了践行“企业社会责任”之路,主动关注低碳环保,但是不得不说,这条路走的稍显安静和寂寞。目前,除了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USGBC)组织的能源与环境设计先锋奖(LEED)认证外,国(省)内只有少数媒体、机构举办的评选包含了绿色低碳奖项,暂无官方的测算标准和低碳认证,企业缺乏激励和肯定,同时社会大众也只是停留在关注企业的经济表现以及产品性价比上。

  除了荣誉性激励和社会认可,低碳承担在短期内没有经济效益的反馈,许多企业没有得到经济方面的激励,也令他们的激情逐渐平缓。

  四、从意识层面看,企业、市民对于“碳中和”、“碳达峰”的认识存在参差,不利于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的形成。

  对于许多企业、市民来说,大家对“碳中和”、“碳达峰”的理解更多停留在国家战略、新闻热词层面,包含哪些内容、企业和个人具体可以做什么,还没有明确的概念。甚至有些企业仅将双碳当做品牌宣传的工具,主动/被动扣帽子、制定不切实际的目标,譬如去年3月以来,多家上市公司就收到了交易所要求出具双碳进度说明的关注函。

  建议:

  因此,本人建议从以下方面思考,探索绿色建筑的低碳之路:

  一是绿色建筑是体系工程,需要从供应链、建筑设计、施工、运营等方面综合考虑,尤其关注科技创新的应用。建筑行业要实现从高能耗向低碳发展方式的转变,就必须抓住绿色建筑的开发、建设和运营等环节,构建经济、社会和环境组成的稳固三角形。政府可联合企业、协会、高校及科学机构共同设立专项基金,通过产、学、研的结合,为绿建的科技研发和创新应用创造平台,在行业内进行高效推广及标准化应用。对于自主创新并得到成功实践的优秀企业,给与奖励和案例推广,鼓励企业科技创新,通过低碳的设计、材料、施工、运营、管理,构建低碳生命链,为企业增加品牌价值。

  二是在有序达峰的策略下,制定建筑行业可执行的实施细则和指引,规范企业参与。双碳策略的成功实施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包含时间、行业、责任单元、监督主体等元素在内的多维计划体系,要给企业以具体的行动指引,不让他们成为“无的之矢”。

  三是制定更加规范的标准及认证,探索建立基于低碳供应链和长期效果评估的激励机制,激励更多企业参加低碳“长跑”。除了荣誉及认证,还可以将企业减碳量兑换为经济激励或政策支持,譬如计容面积、竞标条件等,鼓励企业实现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

  四是政府可以联合企业、社区等基本单元,利用短视频等新媒体平台,对“碳达峰”、“碳中和”进行解读,将其演绎为公众更能理解和接受的故事,加大宣传。同时,政府可定期组织行业培训和交流,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学习和经验推广的机会,将绿色生产生活的理念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