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出人:叶东文(13922258988)(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体育西路103号维多利广场A座31楼)
分类:经济
办理类型:主办会办
主办单位:省农业农村厅
会办单位:省商务厅、省市场监管局、省文化和旅游厅
内容:
一、农产品直播带货营销的现状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在农产品的流通和销售受到极大影响、产品面临滞销的困境下,市场上逐渐涌现的助农助销带货平台为推动地标农产品走上线上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农产品直播促进新的就业机会,增加产品的曝光与销售,有助于打造高价值的农业品牌。
1.政策助力直播带货新模式。目前,全国范围内地方领导干部开直播为农民“带货”,推动销售农产品,正在成为一种“新时尚”。
2.直播带货有良好社会基础。调研数据显示,虽然当前直播带货行业网红效应显著,但市民在农产品直播购买方面更为谨慎,92.0%的受访者对政府、行业协会、电商企业以及果农的直播带货销售方式认可程度较高。
3.农产品网络销售有优势。随着互联网和物流的发展,消费者可以随时买到全国各地的特色农产品,线上消费模式更加明显。
二、农产品直播带货存在的瓶颈
1.经验不足,未能带来好的收益。一是欠缺提前推广和在多个频道宣传,让广大消费者懂得本地农产品的好。二是欠缺提前介入协调。直播带货需要影响力,一场推介会的影响力是不够的,政府部门要加大力度提前与各大平台、网红公司和电商公司洽谈,为直播带货带来便利、减少推广成本和寻找合适推广主播。三是欠缺培训。多数农民直播经验不足,不知道怎样寻找好的合作伙伴,缺乏果品鉴定技能和直播带货知识。
2.农民缺少直播带货的基础。一是缺少资金,难以大量投入。二是缺少软硬件支持,直播效果不佳。三是农户品牌建设意识不足,农产品处于价值链低水平,除去农民生产成本、主播带货的通告费和平台的抽成等,最后到达农民手中的利润进一步减少。
3. 在市场监管环节上较为薄弱。农产品直播营销是各个部门相互合作的过程,但现在只集中在生产和销售环节,表现在:一是在农产品质量监管上,市场上农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严重扰乱市场秩序,给众多正规品牌带来恶劣影响。二是在售后保障方面,维权困难,严重损害消费者的权益。三是在经销人员监管上,部分人员营业手续不全或者一些带货主播不知农产品质量情况下就开展带货行为,在此类情况之下仍能将劣质农产品卖出,在责任人明确上不清晰。
4.消费者对网购担忧阻碍直播带货。
5.物流保鲜产业链尚未构建。
三、相关建议
1.提供技术支持,提升农户技能。农民作为生产主体,对于农产品的特点及卖点、贮藏等相关知识更为了解,更有感情,需加大对农民在视频直播、网上开店、电子贸易、包装等方面的培训力度,提升农户专业技能,培养专业农村主播人才,打造系列节目,让农民可以把田间地头摇身变成直播间,消费者能直观看到农产品原产地种植状况。
2.加大引导扶持力度。一是本地特色品牌推的广仅靠果农和商业公司是不够的,政府相关部门应统一谋划推广,促进市场对属地特色品牌的认可,增强品牌的知名度。二是进一步投入对应的资金,增强特色品牌效应,提升直播带货的活跃度,令更多的投资者有兴趣参与到农产品直播带货活动中。三是推行“乡长、县长”等政府官员亲自带货,介绍当地具有特色的农产品,充分发挥公职人员身份的权威性和公信力,为地方农产品宣传,可有效打开农产品市场,塑造亲民形象,扩大政府影响力,进而提升农产品的销售量。
3.构建农产品全产业链。一是立足本地资源优势,整合农产品产销渠道,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农业全产业链。二是依托新兴科技手段,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三是创新农村物流服务体系,通过新技术完善农产品规模化生产与运输环节,推动电商与农户、农企等产销对接,加大农产品加工、包装、仓储等设施建设,拓展与冷链物流企业合作,促进优质农产品卖出优价。
4.加强协会力量,提升协会作用。建立特色农产品行业协会,以龙头农户为带动,把千家万户小生产的农民组织起来,使农民真正成为千变万化大市场的主体,提高农业标准化、规模化、市场化程度,促进农产品直播带货网上销售。
5.打造农业系统的直播共享基地。建立一站式助农农产品直播共享基地,打破直播电商的流量、内容和供应链壁垒,解决直播电商的生存和发展“人货场钱”四大板块:“人”网红(主播)培训,“货”选品基地、“场”共享空间、“钱”资本对接。
6.强化农产品直播营销行业市场监管,一是在出台相对应的成熟的监管制度,严格把控直播营销各个环节,从而严格规范市场秩序。二是对于主播行为监管,严禁主播恶意炒作,落实追责制度,对于主播带劣质农产品行为进行追责,出台黑名单管理办法,规范主播行为。三是面向广大消费者,要畅通监督、投诉渠道,搭建社会监督平台,引导公民共同参与,集思广益,将现行农产品直播营销水准打造为高质量农产品直播营销模式。
7.延长农产品消费产业链,开发“农村品直播+旅游实地体验”项目。通过直播平台扩大消费者对当地风土人情的了解,激发其体验旅游的潜力,通过实地体验、开展民宿或农家乐等方式,让消费者亲自参与到农产品种植和生产环节,增加消费者的乐趣,从而加强对当地旅游产业的开发,乡村消费与旅游相互促进,能够为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创造更广阔、更可为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