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粤港澳大湾区携手推动粤剧传承与创新的提案

2022-01-20 09:17:36 来源:广东政协网

  提出人:吴学明(14714421613)(香港尖沙咀东部科学馆道14号新文华中心B座三楼320-321室)

  分类:文教

  办理类型:主办会办

  主办单位:省文化和旅游厅

  会办单位:省港澳办、省教育厅

  内容:

  粤剧具有400多年历史,是岭南文化的底蕴。通过粤港澳三地联合申报,粤剧在2006年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200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广东省人民政府2012年制定了《广东粤剧保护规定》,2017年出台了《广东省粤剧保护传承规定》,让粤剧保护传承有法可依。然而粤剧传承与创新仍存在以下问题:

  一、剧团经营困难,从业员欠缺保障

  民营职业剧团行政系统不完善,工作人员和演员没有合约保障,从业员的福利和待遇仍有待加强。另一边厢,公营剧团编制不足,优秀人才难以加入,很多工作多年的职员因为入不了编而离开。疫情期间,很多剧团演出场次减少,员工收入受到影响,一些兼职演员更是面临零收入,零保障等困境,严重影响粤剧从业员的信心和凝聚力。

  二、创新程度有限,新编作品仍未突破固定框架

  粤剧曲目题材狭窄,多为历史典故类型,与时代脱节,缺乏新鲜感及吸引力,导致看粤剧的观众越来越少,而且偏于老龄化,有些年轻人更是从来没有接触过粤剧。虽然近年粤剧界致力推动剧本创新,然而程度有限,新编作品始终未能突破固定框架,粤剧的老化令其在市场上所占的份额越来越少,长远发展市面临重大危机。

  三、严重人才断流,缺乏系统性培养机制

  由于粤剧的观众量和市场逐渐萎缩,以及被贴上“老年娱乐”的标签,让投身到粤剧行业的人越来越少。家长普遍认为粤剧行业没有前途和“钱途”,他们基于现实考虑下大多不会支持子女投身到粤剧行业。虽然目前也有一些大专院校开设传统戏曲课程,但专修粤剧这一种戏剧的课程比较少,很多学生在毕业后未必会选择从事粤剧工作,令到粤剧表演出现严重人才断流问题。

  四、推广力度仍不足,宣传方式欠缺多样性

  随着社会迅速发展,慢节奏的粤剧因为与当下的“快餐文化”格格不入而逐渐被淘汰。虽然政府已积极进行粤剧文化推广工作,然而宣传方式欠缺多样性,恒常推广机制及渠道较少。此外,电视台的粤剧粤曲节目比较小众,收视不高,经营困难,大部分都逃不了被腰斩命运,所剩不多的节目播放时长短及只能在非黄金时段播出,难以被广泛市民接受粤剧相关信息。

  建议:

  1、加大扶持力度,推动高质量发展

  与港澳成立粤港澳大湾区粤剧发展专责小组,三地互相检视现有的规定,尤其是申请津贴及援助的条件,定期进行行业调查,跟进粤剧传承方面的工作进度。增加剧团专项计划的资助和基金。补贴民营剧团的演出活动经费,降低各项资助的申请门坎和简化申请程序。设立专责部门处理行业要求,改善粤剧从业员的福利和待遇。加强粤剧从业员的资历认证以及三地的资历互认,提升从业员的社会专业地位。增设更多表演场地,以低价或免费租予民营团体,为粤剧传承打造一条更畅通无阻的绿色通道。

  2、促进创新高度,扩宽粤剧的受众市场

  联合港澳举办更多以及更大型的创作新编粤剧比赛,培养及发掘编剧人才。鼓励粤剧曲目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结合,加入更多诙谐幽默元素、选取更“接地气”的主题。开设一年一度的粤港澳大湾区粤剧盛典,表扬在粤剧创新方面有杰出成就人士。改善表演场地设备,鼓励剧团利用科学技术改进自身的不足。资助粤港澳三地粤剧行业协会进行粤剧创新交流活动,以及跨媒介的创新作品,以吸引更多受众。

  3、完善培养制度,吸引更多行业接班人

  学校是为粤剧行业输送人才的重要途径,要求更多中小学在音乐课程加入粤剧欣赏环节,增加粤剧培训班试点。编写官方的粤剧课程教材,鼓励更多大学为粤剧单一剧种开设专业课程,建立粤剧专长保送加分制度,提供粤剧硕士、博士学位,提高从业员学历以及行业自信。为粤剧专业学生设立职业对接渠道,促进粤剧学院制的发展,减少粤剧传承模式中师徒制的比重。增加粤剧人才培养渠道,资助粤剧团开办更多培训课程,全方位完善及落实培养制度。

  4、扩展推广渠道,搭建多元媒体宣传平台

  政府应增加对粤剧粤曲推广及宣传项目的援助,扶持具有传播力度的官方媒体,大力支持推动搭建粤港澳大湾区粤剧粤曲信息共通,交流互动的媒体宣传平台。建议政府除了推动官方媒体宣传外,还可以与抖音、哔哩哔哩(bilibili)、各大网站及视频号合作,搭建“融媒体”的应用程序或平台,让更多粤剧粤曲爱好者及名家可以透过平台开直播和培训,以便分享信息,促进交流互动。

  5、提高普及程度,将粤剧文化推向国际

  切实推行送戏下乡的政策,资助本地剧团到粤港澳大湾区各地巡演。打造粤港澳粤剧湾区的标志,充分发挥品牌效应以及利用海外粤语华人分布较广的优势,将粤剧文化推向国际。举办更多粤剧艺人讲座、工作坊、展览等,推出普通话和英语导赏团,让来自不同地区的观众都能感受粤剧文化的魅力。

  联名人:梁香盈,陈耘,廖力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