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稳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促进广东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提案

2022-01-20 09:17:36 来源:广东政协网

  提出人:刘建萍(18928512263)(佛山市三水区乐平镇职教路3号佛山职业技术学院社会服务与科研处)

  分类:经济

  办理类型:主办会办

  主办单位:省发展改革委

  会办单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自然资源厅、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省地方金融监管局、省科技厅、省市场监管局

  内容:

  在2020年9月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中国向世界郑重承诺: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双碳”目标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十四五”时期是实现“双碳”的窗口期和关键期,在中共广东省委十二届十五次全会上,李希书记强调广东要稳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牵引转型升级。积极应对挑战,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优势产业,可以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加速能源转型和能源革命,形成绿色经济新动能和可持续增长极,可谓意义重大。

  一、现状

  广东是全国制造业大省,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球先进制造中心。制造业作为我省的支柱产业,约占工业能源消耗量的八成,能否率先实现“双碳”目标是创建国家低碳示范省的关键。当前正处于能源转型的阵痛期,全球能源矛盾突出。2021年我省用电最高负荷需求达1.41亿千瓦,比2020年最高负荷增长11%,屡创历史新高。煤、天然气等燃料价格剧烈波动,引发我省企业不同程度错峰用电、有序用电。因此,落实“双碳”目标下能源安全保供、推动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是当前十分紧要的工作任务。

  二、困难与挑战

  近十年来,广东创建国家低碳示范省,绿色低碳发展走在全国前列。“十三五”期间,我省大力推进绿色制造,全省碳排放强度下降22.35%,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15.3%,“双控”目标均超额完成了全国下达的任务。虽然成绩喜人,然而我省“双碳”目标实施还面临着不少困难和挑战。一是针对帮扶制造业低碳绿色发展的政策、服务体系建设不够精准。二是源头减碳难度较大,深度脱碳技术成本高且不成熟。三是制造业全生命周期过程降碳不理想,碳达峰后碳中和所需的技术和产业发展严重不足。四是绿色制造相关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商业应用仍处于初级阶段。五是绿色金融对绿色技术和绿色企业的支持和保障仍需加强。

  三、对策建议

  (一)优化政策供给,营造支持制造业绿色低碳发展的优良环境

  一是提高“双碳”相关政策针对性精准度。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主导两手发力,生态文明建设的事业与绿色低碳优势产业双轮驱动,强化规划引领,科学构建广东制造业绿色低碳发展体系,合理设计减排动态路径。二是充分激发内生动力,制定出台支持政策,在资源环境、人才引育、财政金融等方面给予精准支持;设立绿色低碳产业发展引导基金,引导撬动社会资本投入。三是完善考核激励机制,探索建立以化石能源控制为主的能源消费考核体系,并落实领导干部生态文明责任制,强化节能监察和督促检查。

  (二)注重源头减碳,统筹提升制造业能源安全保供能力

  一是减碳不搞“一刀切”和“运动式”,而是遵循绿色转型规律和市场规律。二是提高能源自主供给能力,优先发展光伏、风电等可再生能源,鼓励企业建设屋顶光伏发电工程,替代燃煤发电。三是以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广东城市群获批全国首批示范和建设超万亿汽车与新能源产业集群为契机,科学布局包括制氢、储氢、加氢、用氢等氢能全产业链,打造氢能技术应用示范。四是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控制化石能源,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

  (三)实施过程降碳,引导广东制造业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强化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石化化工等高能耗重点领域减污降碳。引导行业龙头企业围绕提高产品质量、品种升级、节能环保、减少碳排放,并为配套企业提供定制化绿色服务。打造一批绿色工厂、绿色设计产品、循环利用、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生产方式绿色转型示范,逐步构建全产业链和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绿色制造体系。聚焦数智化转型,进一步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制造业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中的深度融合应用。

  (四)科技赋能、标准引领,大力提升企业绿色低碳创新能力

  立足科技自立自强,用好“揭榜挂帅”“赛马”机制,提前布局低碳零碳负碳重大关键技术,加快智能电网、储能、可再生能源制氢、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技术研发示范和推广。开展关键技术攻关与成果转化,加强绿色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和服务等体系建设,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同时,建立健全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加强标准国际衔接。在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高能效、高效率、高收益的低碳发展模式相关标准方面加强布局,加快构建绿色制造全产业链和绿色制造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全域标准体系,提升在国际领域的标准话语权,打破“碳壁垒”。

  (五)加大绿色金融保障,精准服务绿色低碳产业

  一是深化产融合作,完善绿色金融标准体系和评价机制,制定工业绿色发展专项政策,建立全省绿色企业、绿色项目和绿色技术库,前瞻性将气候和环境因素纳入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做好科学应对。二是健全、统一全省绿色金融标准、基础设施,高标准为绿色企业、绿色项目和绿色技术提供高效的绿色投融资指引,稳妥开展碳金融产品交易。三是探索绿色金融、转型金融、碳金融、气候金融等创新机制,在金融产品和服务供给侧与绿色产业升级同频共振。通过以融促产的同步创新,持续推进绿色信贷产品的创新应用,为制造企业提供全方位的绿色金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