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出人:致公党广东省委员会()
分类:综合
办理类型:主办会办
主办单位:省政府办公厅
内容:
当前,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加速普及应用,深刻改变着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方式,对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提出了全新的挑战。我省将互联网思维融入到数字政府建设进程中,采取系统化模式整合现有资源,构建起“政企合作、管运分离”的运营模式,不仅在政府内部打通了政务数据的信息化壁垒,还通过“粤省事”、“粤商通”等平台的推广,极大减少了群众线下“跑腿”办事的次数,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但在新时期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也出现了亟需弥合的数字鸿沟。
一、存在问题
(一)基层政府的数字化建设进程缓慢
自开展数字政府建设以来,我省便将“数字政府”改革建设作为省委、省政府“一把手工程”,成立了由省委领导任组长的改革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快速打通了政府内部各层级、各部门的信息化壁垒,构建起政务数据共享云平台。在政府高层级部门间搭建起有效政务信息沟通渠道的同时,基层政府的数字化建设进程却暴露出了动力不足的疲态。一是许多基层政府的数字化基础设施薄弱,难以紧跟上级部门的改革进度;二是基层官员在推动改革的过程中,因能获取的数据量少、民众配合度不高、激励机制不强等因素,改革的动力逐渐减弱。
(二)欠发达地区的数字化基础设施薄弱
我省欠发达地区由于受到地理因素的限制和历史文化的影响,并未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优势产业结构,缺少智能化基础设施和专业化人才等资源,在全省数字政府建设中进展较为落后。虽然目前省级政府已经通过统一基础设施等举措,努力缩小各地区的建设差距,但“经济发达地区数字化水平高,经济欠发达地区数字化水平低”这一参差不齐的问题依然存在。
(三)民众主动参与数字政府共建的积极性不高
虽然我省已将大部分办事项目融入“粤省事”等小程序当中,各平台所吸纳的社会用户数量也在逐渐升高,但“数字呈现表面化”的问题也逐渐显现。不少人对政务数字平台应用有所顾虑。一方面,尽管人们使用智能化平台的频率在升高,但是主动参与到数字政府共建的积极性仍较低,公众使用效果的反馈量较少,政府部门难以在第一时间对所推出的服务进行调整和修改。另一方面,除日益增长的智能端办事平台的用户数量外,数字政府建设给公众带来的社会效益基本无法量化,缺乏应用效果实证数据,还需要进一步努力提升民众的接受度。
二、对策建议
(一)加快基层政府数字化建设进程,盘活基层数据资源
建议在下一阶段的数字政府建设规划中,将政务数据共享平台向各部门推广和扩展,同时,把政务数据资源的“触角”向基层进一步延伸,盘活基层的数据资源,保证政务数据共享云平台的可持续发展。一方面,省级政府需要投入一定的人力和物力支持,持续推进基层政府的政务数据库建设,帮助数字化水平基础薄弱的地区构建起完善的政务数据库,扎实共享平台的底层运输架构。另一方面,出台相关人员的激励办法,将基层政府的数字化建设水平作为重要的政绩考核指标,激发各基层政府的数据分享热情,疏通政务数据向上传输的通道。
(二)实行区域集成建设,破解欠发达地区数字化建设短板困局
首先,坚持从统一各地区数字政府的基础设施建设入手,保证政府内部各层级、各部门间共享数据标准的一致性;其次,在统一共享政务数据库的基础上,逐渐完善包含多平台对接、人员培训在内的相关配套设施建设,构建相似度较高的区域数字政府建设体系;最后,根据不同的建设进度,将21个地级市划分至不同层次的建设梯度当中,对处于不同梯度的地方政府提供针对性建设咨询帮助。不仅鼓励层级内各区域间开展有效互助和良性竞争,还可以构建层级间的“优势帮扶劣势”的帮助机制,从而达到逐步统一全省数字政府建设进程的目的。
(三)践行为人民服务宗旨,营造数据分享的良好氛围
一是采取换位思考的建设思维,将政务服务供给导向从“政务数据现有类型”转变为“民众现实数据需求”,根据民众的新需求,践行“服务型政府”的建设宗旨,构建新的民生服务数据库,以人民为中心,确实提高数字政府为人民服务的水平;二是实行相关的激励办法,提高现有使用用户的意见反馈积极性;三是开展“数字政府进社区”等相关活动,通过介绍数字政府的总体结构和建设蓝图,促进并吸纳民众主动参与到建设规划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