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监管,进一步规范代餐食品市场的提案

2022-01-20 10:15:27 来源:广东政协网

  提出人:欧壮喆(13922126501)(省民建广州市天河区华强路7号16楼)

  分类:综合

  办理类型:主办会办

  主办单位:省市场监管局

  内容: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追求更加苗条、健美的身材,以低能量、高纤维、营养元素丰富、能饱腹为特点的代餐食品,吸引了大量消费者。各大电商平台和社交媒体上充斥着五花八门、品牌繁多的代餐减脂类产品,如代餐粉、代餐棒、代餐饼干、代餐奶昔等。有机构预测,2022年中国轻食代餐市场规模将达到1200亿元。

  代餐作为控制体重的一种膳食模式,应该是限制能量、脂肪,保证蛋白质、必需脂肪酸、矿物质、维生素和膳食纤维等营养素摄入充足,才能兼顾体重控制和营养均衡。但在市场火爆的同时,代餐食品行业存在着产品质量良莠不齐、过度营销、虚假宣传等问题,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甚至身体健康,影响产业的健康发展,应引起政府监管部门的重视。

  一、代餐食品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

  1.缺乏强制性标准,质量参差不齐。合格的代餐食品,配方要能做到能量低但合理、营养全面均衡,可目前市面上的很多产品都达不到此要求。对于代餐食品,我国目前只有中国营养学会2019年发布的《代餐食品》团体标准。国内现行食品相关法律法规中还没有代餐食品这一产品类别,没有强制的产品质量标准,大多数产品根据其产品属性归于固体饮料、糕点、方便食品等,门槛低,除了能量较低外,大部分产品达不到其宣称的营养均衡、有效代替正餐的作用,给消费者造成误导。产品配方不科学,人体必须的营养素不全或者含量偏低,有的甚至只是普通的杂粮粉,长期代替正餐食用容易导致胃肠功能紊乱、营养不良,甚至内分泌障碍等症状,损害身体健康。

  2.虚假宣传问题突出,欺骗误导消费者。代餐食品属于普通食品,依法不得宣传减肥减脂、瘦身功效。但很多企业在宣传代餐食品时,除了标注出消费者所期望的“0 糖 0 卡 0 脂”外,还会主动引导消费者将代餐食品与减肥减脂划上等号,宣传不用运动、不用挨饿,只要每天吃代餐食品就能轻松瘦下来,宣传广告及所谓的减肥成功案例充斥在各大社交和电商平台,迎合了很多人快捷、省力的减肥心理。这类产品为了逃避监管,标签上看起来虽是普通食品,但在销售过程中虚假宣传,欺骗误导消费者。

  3.非法添加药物成分,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部分不法分子为了吸引消费者购买,迎合消费者期望快速瘦身减肥的心理,不惜在代餐食品中加入西布曲明、匹克硫酸钠等化学减肥药、泻药成分,且随意添加用量,某些产品药物含量很高,严重危害消费者健康。广东、福建、上海等省市公安、市场监管部门就曾查获一批涉及全国多个省份的食品中非法添加匹克硫酸钠案件,涉及上百种宣称具有减肥功效的固体饮料、糖果、饼干等食品。

  4.消费者存在认知误区,对代餐食品功能信以为真。一些消费者缺乏相关的营养科学知识,把代餐食品和健康画上等号,对商家的宣传笃信不移,甚至以代餐食品取代正常的一日三餐而长期食用,一些关于“代餐食品当饭吃,导致身体健康出现问题”的案例时常见诸报道。

  代餐食品行业目前处于快速成长期,政府相关管理部门要强化对代餐食品市场的监管,建立健全监管机制,提高市场准入门槛,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为代餐食品市场画上规则红线,保障代餐食品行业健康发展。

  二、建议

  我省在代餐食品市场监管方面先行先试、积极探索,为全国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经验。

  1.加快制定代餐食品强制性标准。通过完善法规标准,对代餐食品类产品的能量值、营养成分及含量、标签标识等作出明确规定,为企业生产经营和政府监管执法提供法律准绳,确保代餐食品配方科学、营养全面均衡、标签标识内容完整清晰,将不合规的产品排除在代餐食品市场之外。

  2.推行代餐食品生产许可制度或备案制度。将生产代餐食品的企业纳入监管范围,实施生产许可制或备案制,定期开展产品质量抽检,确保符合相关标准,从源头上把好产品质量关。

  3.加大监管力度,严厉打击虚假宣传、非法添加等违法行为。监管部门加强对电商平台和实体店铺的巡查监测,对宣称减肥瘦身的代餐类食品加强监督抽检,对于涉嫌虚假宣传、消费欺诈和非法添加的不法商家和企业,加大惩治力度,提高违法成本。有关部门要督促电商平台、社交网络平台规范管理,加强审核把关和监测,发现通过社交媒体非法销售、宣传减肥等功效的产品要及时报告监管部门。

  4.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健康素养水平。加大健康知识的普及力度,帮助公众认识到科学有效的减肥需要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适当控制饮食,加强身体锻炼,代餐食品不能餐餐吃,不能长期代替正餐。强化正面宣传,引导消费者理性消费代餐食品,选择配方合理、质量保证的合规产品,保证营养均衡,保障身体健康。